原標題:
2015年,時值故宮博物院成立90週年院慶(在末代皇帝溥儀離開紫禁城後的第一年,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在這裡,即將展開一系列包括“石渠寶笈展”在內的文物特展,為此,故宮博物院全力支持《我在故宮修文物》攝製組破例進駐這個全國最為保密、神秘的文物修復單位——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拍攝記錄故宮為此次特展稀世珍寶的修復過程和修復師們的生活故事。
紀錄長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歷經了5年的項目調研,4個月不間斷的紀實拍攝,總長三集,每集展現幾類關係密切的文物修復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復大師。第一集講述青銅器、宮廷鐘錶和陶瓷的修復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寶鑲嵌、織繡的修復故事,第三集為書畫的修復、臨摹和摹印。
1.文物“復活”的故事
“小主”們哪個顏值最高?乾隆爺如何發“朋友圈”?
作為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
在這裡,我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地看到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唐代三彩馬,遼金木雕佛像,康熙皇帝60大壽的32扇屏風,乾隆生母的金髮塔,乾隆皇帝的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鐘,乾隆禦稿箱,宮廷樂器——瑟,乾隆用過的黃花梨百寶嵌頂箱櫃《番人進寶圖》,乾隆生母80大壽的實景繪畫《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等稀世珍寶,更有幸可以看到那些殘損甚至呈碎片狀的文物經過大師們的修復一步步重獲榮光的過程,記錄文物定格下的那些鮮活的歷史瞬間。
拂去塵煙的“石渠寶笈展”
通過《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你若未能在“石渠寶笈”等大展期間到故宮一睹文物風采,或許觀看本片能彌補您些許的遺憾。而有幸看過特展的觀眾,則可以通過此片進一步零距離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