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能源開發閘門開啟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2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央視網(記者 閻海東)4月18日召開的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被外界視為我國能源體制改革的重要信號。在這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放開競爭性業務,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有序進入能源開發領域公平競爭。

  能源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富煤、貧油、少氣,這是我國的基本能源結構。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煤炭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65.7%,天然氣佔5.7%,非化石能源僅佔9.8%。由於霧霾、酸雨、地質結構影響以及地下水資源破壞等顯而易見的環境壓力,目前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調整已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能源需求總量也越來越大。2013年我國製造業用電增速逐季攀升,製造業用電增長6.8%,化工、建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四大行業全年合計用電同比增長6%。能源消費需求導致生産不斷擴張,中電聯數據顯示,2013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達到12.5億千瓦,全年發電量5.3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

  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但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也使電煤資源與運輸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目前我國煤炭運輸已佔鐵路貨運能力的l/3以上。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大跨度、超負荷的運輸格局,進一步加劇了運力緊張。另一方面,電力發展也存在電源佈局不合理的問題,東部沿海地區煤電裝機過多、過密,造成環保壓力加大。因此,推進節能減排,發展電力産業,必須調整電源生産結構,優化電源佈局結構,構建以優化發展煤電為重點,大力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核電,加快發展新能源,合理佈局東、中、西部電源結構的電力産業發展模式。

  如何減少燃煤量,同時又保證巨大的能源需求?根據規劃,2014年全國將淘汰煤炭落後産能3000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200萬千瓦,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台。但這些能源缺口需要彌補。在4月18日召開的會議上,李克強要求,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基礎上,有序開工合理的水電項目。

  我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近7億千瓦,佔我國常規能源資源量的40%,是世界上水能資源總量最多的國家,開發水電可以有效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根據勘測設計水平,我國水電有2.47萬億千瓦時的技術可開發量。如果開發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10億到13億噸原煤的能源。

  2013年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發電企業水電發電量完成58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十二五”時期,我國水電發展的重點為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將優先開發水能資源豐富、分佈集中的河流,建設十個千萬千瓦級大型水電基地。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2億千瓦。

  從能源安全角度考慮,減少對石化能源資源的需求與消費,降低對國際石油的依賴,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截至2013年11月,中國進口原油約2.8億噸,維持在57%,而國際上一般將石油對外依存度達50%視為“安全警戒線”。事實上,我國從2009年原油進口依存度首次突破警戒線後,已連續5年超警戒線,並持續呈上升態勢。不過,2013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産量穩定增長,石油産量2.1億噸,連續4年保持2億噸以上。2013年天然氣産量1209億立方米,同比增9.8%;而煤層氣和頁巖氣産量分別超過30億立方米和2億立方米。國土資源部預計,2025年左右我國天然氣産量將與石油形成“二分天下”格局,屆時將對改善能源結構、治理城市霧霾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在新能源開發方面勢頭強勁,核能及風能、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成為能源結構調整中最被寄予厚望的角色。李克強強調,當前要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在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

  據介紹,2013年中國核電所屬的核電機組全年發電512.97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55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國核電控股的浙江三門、福建福清等12台核電機組正在建設中,裝機容量1253.2萬千瓦,建成後將為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防治做出新的貢獻。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到2020年,我國在役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將達8800萬千瓦,核能企業要為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做出更大貢獻。

  能源競爭性業務將放開

  李克強強調,要放開競爭性業務,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有序進入能源開發領域公平競爭。積極推進清費立稅,深化煤炭資源稅改革。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提供更加經濟、優質的電力保障,讓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雖然我國能源生産居世界第一位,消費居世界第二位,但能源結構調整的努力一直受制于能源體制方面的限制。多年來,以“培育市場主體,提高能源資源合理配置”為主線進行企業制度、價格體制、投融資管理體制、對外貿易體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總體而言,能源體制仍存在市場主體不健全、市場競爭不充分、能源價格未理順、行業管理不夠集中、行政管理色彩濃、法律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

  專家認為,要進行能源體制改革,就要在能源市場主體多元化和企業産權多元化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能源市場準入方面有實質性進步,在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面有明顯突破,要使市場信號對能源行業發展的引導作用發揮得更好,同時應加快建立一個獨立運作、政監分離、職能完善和有效監督與制衡的現代監管體制,且使能源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更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

  壟斷的形成有特定的歷史原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近日發佈的能源體制改革報告認為,1998年國家對石油行業重組,組建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政府部門頒發資源勘探區塊登記管理辦法、清理整頓小煉油廠、規範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促使了石油産業壟斷格局的形成;在電力領域,電網實行輸、配、售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具有自然壟斷屬性。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王敏分析認為,能源企業壟斷的形成,一是因為能源行業屬資本密集行業,在發展早期一旦放開不具備支撐能力,國家為企業提供扶持;二是因為國內經濟發展速度太快,能源保供任務重,市場化配套改革措施來不及推動,政府管制不得不實行。 

  目前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煤炭等行業,都存在一定的價格管制,但環境價格並未在管制之列。王敏認為,價格管制使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喪失,資源價格、市場行為發生扭曲,産生油荒、電荒現象。 

  該報告建議,破除行政性壟斷應首先放開油氣批發、零售和進出口管制,提高行業競爭水平。嘗試對油氣田實行自由交易,石油企業開採的廢油井可以轉讓給民營企業,但需要公開交易市場。天然氣管網、電網應加強監管,只負責天然氣、電力輸送,不參與交易。

  專家認為,能源體制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應當先破除各種行政性壟斷,形成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由市場形成價格,適時取消競爭性領域的價格管制,政府監管及時跟進。

  能源開發領域如何開放競爭性業務?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黃卓建議,能源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應先選擇在電力和非常規能源兩個領域,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增長空間大,利益衝突較小,參與市場主體相對多元,有利於改革推進。

  在電力體制改革方面,目前爭議較大的是否對電網實施輸配分離。國家電網研究室副主任孫盛鵬認為,各國能源體制改革沒有統一的模式和公認的標準,需要立足於各國國情,綜合考慮生産力發展水平、社會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等因素決定。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