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專訪:中國産業升級利好世界經濟——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史蒂文·巴尼特
新華網華盛頓3月9日電(記者 樊宇)“中國成功實現産業升級和可持續增長對世界經濟來説絕對是一大利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門地區主管史蒂文·巴尼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巴尼特表示,中國是全球消費和需求的最大貢獻者,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將朝著全球産業鏈的更高端邁進,這將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政府表示,今年要增強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巴尼特説,這實際上指的是實現經濟再平衡的問題。外部平衡主要是擺脫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內部平衡主要是促進內需和消費。
“中國在減少外部失衡上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盈餘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已經從2007年約10%的峰值降至目前的2%左右。這是實質性的改善。在減少內部失衡方面,情況略微複雜一些……中國要進一步放開服務業,因為服務業的發展有利於擴大就業,居民收入將隨之上升,這自然而然能提升消費,”他説。
此外,巴尼特建議加強社會保障體系,推行養老和醫保改革有助於減少人們的預防性儲蓄,也有助於刺激消費。
“當然,不一定每項改革都要直接瞄準刺激消費這一目標,只要能促使資源合理配置,並減少抑制消費的市場扭曲現象,國內消費自然會提升,”他表示。
對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巴尼特説:“這歸根結底是尋找一種平衡。任何市場經濟體都離不開必要的監管。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並不意味著不要監管。比如,監管到位對於金融體系來説就十分重要。恰當的貨幣政策不僅有助於熨平經濟週期,也有助於控制金融風險。”
關於如何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巴尼特表示,要推進金融改革,讓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此外就是開放服務業,在國企佔主導的領域引入競爭等。“這些改革所釋放的潛能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巴尼特在IMF網站的博客裏曾發表《慢即是快》一文。文中説,對中國經濟減速不必過分擔憂,中國需要致力於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以使得經濟增長更具有可持續性。中國目前更加重視結構性改革而非短期的刺激政策,表明中國領導層對於推進更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