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金融活水如何澆灌實體之樹——代表委員把脈今年金融改革

發佈時間: 2014年03月09日 1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王宇、李建平、王博)去年以來,每逢月末、季末的關鍵節點,銀行資金面即上演緊缺行情,一時間,“錢去哪兒了”成為市場最關注的金融話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這是對當前我國金融形勢的重要把握。金融活水如何澆灌實體之樹?下一步我國金融改革會有哪些新動向,這成為金融界的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人大代表質疑“錢去哪兒了”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但一段時間以來,經濟“貧血”現象卻日益嚴峻。一方面,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達到110萬億元,成為名符其實的貨幣投放大國;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問題依然存在,並有惡化趨勢。資金進不到實業,錢去了哪成為人們的疑問。

  “貨幣投放這麼多,但去年還會出現‘錢荒’,我就納悶錢到底去了哪?”民營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盛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滿堂十分不解。

  對於趙滿堂代表的質疑,金融專家的回答是,相當一部分銀行資金沒有用來投放貸款,而是進入到貨幣市場,進入到“錢生錢”的遊戲當中。“參與拆借的機構越多,二傳手越多,資金利率上漲就越高,才有了‘錢荒’一説。”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

  “金融問題可能會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環,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錢荒”是個偽命題,但如果任由其發展,“實體經濟之荒”卻極可能真實上演。

  “這麼高的利息,哪個一心做實業的企業還敢借錢?還敢擴大再生産?時間久了誰還做實業?”趙滿堂代表拋出了三個問號。

  “水要先活起來”

  代表委員認為,金融活水之所以沒有很好地“灌溉”實體經濟,與當前我國金融體制、金融機構的僵化分不開,這就必須通過市場化改革,讓金融之水先“活”起來。

  “錢往哪流要讓市場説了算,這就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特別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讓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行長許錫龍説。

  去年7月份,我國放開了貸款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一些金融機構陳舊僵化的手段和方法,跟不上實業的融資需求。市場的激活需要有新成員的到來,市場呼喚“鯰魚效應”。

  “大銀行不給小企業貸款,一方面小企業有自身問題,另一方面也與大銀行理念陳舊有關。”趙滿堂代表建議,必須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改革步伐,培育市場多元競爭的格局。

  金融改革已“箭在弦上”

  代表委員普遍認為,下一步金融領域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將擇機而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眼中,金融改革將在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扮演急先鋒的作用。 “在去年經濟方面的改革中,金融領域的改革就是一大亮點,貸款利率的市場化邁出了關鍵一步,預計下一步存款利率的放開也將指日可待。”

  “下一步我國金融業改革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破産條例等制度的推出、利率市場化進度的加快、民營銀行的組建運營等都將進入實質性階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預測。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山東分行行長楊子強則認為,當前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宏觀環境、市場基礎與條件均已成熟,是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的較好時機。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