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探討高收益率能不能持續的問題,實質探討的是當下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的問題。發展模式決定前途命運,對互聯網金融如此,對傳統銀行業如此,對中國經濟同樣如此。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機構投資者,抑或是政府部門,都應該牢記這一點。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關注話題——模式決定互聯網金融命運。
最近,面對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寶寶軍團”的咄咄攻勢,不少銀行都挺不住了,紛紛推出類似“餘額寶”的高收益理財産品,7日年化收益率多在6%以上。由互聯網金融發起的這場以“收益率”為主要賣點的理財爭奪戰,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互聯網的力量總是超出想象。從“餘額寶”到“理財通”,從“零錢寶”到“百度金融”,2013年開始至今,互聯網理財異軍突起,動輒6%到9%的7日年化高收益率,對城鄉居民的“錢袋子”極具誘惑力,也對傳統的金融格局産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錢能“生”更多的錢,對老百姓來説當然是好事。以前,將錢存入銀行,活期收益聊勝於無;想買款回報高點的理財産品,門檻5萬元起,臨時贖回還要付一筆不菲的手續費,正所謂“你想理財,財不理你”。現在,一切都在發生變化,比活期存款高幾倍乃至幾十倍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産品,一個一個都冒了出來,想進就進,想出就出,收益高,快捷方便,選擇餘地也多。
這並不是説互聯網金融就前景無憂了,目前的高收益能否持續就頗成問題。現在,互聯網金融理財最典型、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賺錢方式,就是流向貨幣市場基金,再由它主要投資協議存款和國債、商業票據、企業債券等短期有價證券。按國內外經驗,貨幣市場基金一般和國債投資的收益水平差不多;而如今的收益承諾,已遠遠脫離國債的收益率,也脫離了貨幣市場收益率的正常水平。
金融産品的收益,説到底取決於實體經濟的利潤率。銀行的也好,各種“寶”的也好,貨幣市場基金也罷,收益只能靠實體經濟創造出來。但眼下的實體經濟有這麼高的利潤嗎?又有哪些行業能承受如此高成本的資金?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顯示,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主營活動利潤計算的利潤率也就6.04%。即使有個別人或實體企業短期缺錢用,願意付大代價換“救命錢”,那也是個別現象,不具備普遍性和可持續性。反過來説,如果我國大部分資金利率如此居高不下,實體經濟怎麼發展?中國經濟又將何去何從?
探討高收益率能不能持續的問題,實質探討的是當下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的問題。在金融脫媒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是有著明顯優勢的。比如,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定位功能等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實現金融産品和支付直接挂鉤,買東西的時候是貨幣,不買東西的時候就是可分紅的金融産品;也可以較高效地了解用戶在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和偏好,憑藉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等積累的用戶群體及其交易數據,進行徵信和貸款以及其他定制化服務。這些優勢已經給傳統的儲蓄、貸款和消費模式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倒逼銀行業作出改變。但目前這種靠貨幣市場基金賺吆喝的“高息”模式,絕非它們的長處,也非互聯網金融發展成熟的表現,只能作為其培養客戶使用習慣的一種臨時性手段。事實上,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互聯網金融目前走的路,別人早就走過。1999年,全球知名的網絡支付公司Paypal就設立了美國版“餘額寶”,憑著高收益也熱鬧了好一陣子,但如今此産品早已因收益率過低而黯然謝幕。
發展模式決定前途命運,對互聯網金融如此,對傳統銀行業如此,對中國經濟同樣如此。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機構投資者,抑或是政府部門,都應該牢記這一點。
(本文執筆:馬志剛)
搜索更多 貨幣市場基金 金融産品 的新聞
- 2010-08-19 21:50:21 陳志武專訪
- 2013-10-18 12:48:31 [環球財經連線]陳偉:上市前所用金融産品與現貨市場不緊密 20131018
- 2011-09-27 14:13:52 袁鋼明:金融産品暴跌是危機加重的信號
- 2011-08-13 00:54:10 葉檀:評級機構具有金融産品核心定價權
- 2011-08-08 13:59:47 衍生解碼:美債風暴打擊股市 投資衍生品要審慎
- 2012-04-01 00:01:47 丁志傑:“失去的五年” 該由誰買單?
- 2011-09-28 08:22:23 《環球財經連線(午間版)》 20110927
- 2011-03-03 17:00:55 [普爾茶舍]9000億住房保障投資 樓市或兩三年見底?
- 2011-03-03 16:20:42 [普爾茶舍]多少人需保障房解決住房問題?
- 2011-03-03 16:27:35 [普爾茶舍]為何保障房完成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