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315

北上廣深等地曾叫停打車軟體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25日 15: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羊城晚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接上你這個單,我已經白賺了20元。”司機老趙樂滋滋地向記者透露,從東風東路到天河公園,本來按正常這趟打車只能賺23元的車費,但由於安裝了某打車軟體鼓勵司機接單,老趙像中獎一樣多收入了20元。

  廣州市交委一度叫停

  不過,這只是2013年上半年的一幕。那時候,打車軟體正在積極開拓廣州市場,對於每個使用軟體接單的的士司機,獎勵5元、10元甚至20元不等,以鼓勵的士司機積極接單。“後來就沒這麼好了。”司機林師傅透露,去年10月,廣州市交委叫停了這一現象。由於交委的介入,打車軟體不得不取消了相當於小費的“加價”功能。有數據顯示,僅僅一個月時間內,的士司機使用該軟體的接單成交率下降了10%。

  記者了解到,當時廣州市交委的解釋是:廣州市出租車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出租車司機不得在里程運費之外向乘客加價收取任何費用,即使是乘客電召的士上門服務,出租車司機也是不能收取任何服務費的。在這種情況下,智慧手機打車軟體也不能例外。

  打車軟體“改頭換面”

  實際上,廣州並不是唯一一個叫停打車軟體“小費”行為的。雖然並沒有直接叫停打車軟體,但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南京等城市齊齊對“小費”行為説不,打車軟體不得不進行了修改——以某個軟體在廣州為例,司機再也不能通過搶單獲得小費了,而是以一週內接滿10個單,或者每天承諾在線6個小時,方可獎勵50元話費(流量費)。

  一時間,打車軟體又冷淡了下來,廣州的的士司機漸漸開始卸載打車軟體。“我們領導也説了,司機路上老‘玩手機’不安全。”林師傅透露,他曾眼睜睜地看著有一位開著的士的同行,為了伸手按手機接單,差一點撞上了一輛公交車。“一邊開車一邊還要聽著這些呼喚,再伸手去點擊,確實不安全。”林師傅還説:“有的司機手機比較落後,為了這個軟體再去買一個新手機,加上平時的流量費,好像也不划算。”

  公平問題如何兼顧?

  然而,剛剛冷靜下來的市場,又遭遇新一波攪局——多路資本高調進入打車軟體市場:先是嘀嘀打車推出了微信支付的獎勵,即用嘀嘀軟體叫車,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和司機可各得10元獎勵;隨後,支付寶表示,只要用支付寶錢包付打車款,每單獎勵乘客10元、司機15元。

  顯然,在鉅額的利益之下,無論是乘客還是司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摩拳擦掌”。“我還為此換了部新的智慧手機,”司機老張坦言,“兩個軟體我都裝了,雖然不時發出的提示音,讓人聽了有點煩。”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