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專家稱應堅持以農民家庭為基礎開展規模化經營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關於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會議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要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要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産區抓糧有積極性,要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産挂鉤機制,讓多生産糧食者多得補貼,把有限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糧食儲備調節,調動市場主體收儲糧食的積極性,有效利用社會倉儲設施進行儲糧。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負責,中央承擔首要責任,各級地方政府要樹立大局意識,增加糧食生産投入,自覺承擔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善於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把握好進口規模和節奏。高度重視節約糧食,節約糧食要從娃娃抓起,從餐桌抓起,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關於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會議指出,堅持黨的農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農村集體土地應該由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農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體都不能取代農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論承包經營權如何流轉,集體土地承包權都屬於農民家庭。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土地承包經營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發生分離,這是我國農業生産關係變化的新趨勢,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産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要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推動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
關於農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會議強調,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産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産品質量抓好。要把農産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關於“誰來種地”,會議指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要提高種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務農收入,鼓勵發展、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要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確保農業後繼有人。要強化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創造良好務農條件和環境,要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體系,制定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與此同時,也要繼續重視普通農戶的生産發展。
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農情,遵循現代化規律,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努力走出一條生産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涉農行政管理方式創新。
對於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確保糧食安全的指示,不少業內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糧食問題既要抓數量安全,也要抓質量安全,堅持以農民家庭為基礎開展規模化經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今年實現“十連增”是單産提高的結果。但是,年年豐收的背後,卻存在着由於大量農民進城後導致的耕地利用率不足的潛在危機,這也是目前我國農業生産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因此,一定要穩定農業經營制度,穩定農民的承包權,堅持以家庭為基礎的雙重經營體制。
朱啟臻説,“現代農業要以農民家庭為基礎,新型規模經營模式應該是通過家庭農場和合作社來聯合實現的。”
“要保證糧食安全,一定要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競爭力。”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黨國英錶示,強調糧食安全的重點在於採取措施提高農業競爭力。近年來我國農産品價格保持着上漲的勢頭,反襯出我國農業生産成本高企的現實。中央鼓勵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就是一個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改變現有生産模式的重要方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認為,國家所説的口糧主要是小麥和稻米。因為北方的麵食來自小麥,南方主要是稻米。因此要保證這兩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更重要的是,要繼續依靠科技支撐提高作業的單産水平,這幾年的糧食增長,主要就是依靠單産提高,這要比單純的擴大種植面積重要得多。
秦富表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農業。實現糧食高産,必須擴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技的支撐,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業企業願意生産糧食,這些還需要相關部門細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