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房地産調控屢次無果而終的一個基本軌跡是,土地市場率先涌動,“地王”開始出現,然後房價上漲的市場預期開始形成,接著各種需求開始恐慌性入市,再接著房價開始上漲,最後房價暴漲、調控失敗。
近期,全國主要城市不斷涌現的地王,幾乎成為央企之間的一場接力賽。(據《華夏時報》)
從2005年到如今幾輪房地産調控起起伏伏,一直未能遏制住瘋漲的房價,基本上是走出了一條“一邊不斷調控,一邊房價持續上漲”的局面。房地産調控屢次無果而終的一個基本軌跡是,土地市場率先涌動,“地王”開始出現,然後房價上漲的市場預期開始形成,接著各種需求開始恐慌性入市,再接著房價開始上漲,最後房價暴漲、調控失敗。
從2011年初開始的這輪調控同樣沒有脫離這個軌跡。號稱史上最為嚴厲的本輪調控,民眾抱以較大期望,剛開始的2011年也確實見到一些效果,“房價只漲不跌”的市場預期被改變。然而,進入2012年後,樓市“回暖”,房價上漲,特別是後半年房價持續走高,一線城市呈現出同比、環比齊上漲的局面。回顧去年房價上漲軌跡,仍然是以各地“地王”出現為轉捩點。
誰是本輪“地王”頻現的始作俑者呢?與前幾次一樣,又是財大氣粗的央企。據不完全統計,去年6月至12月26日,上海、廣州、長沙、深圳、天津等國內主要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這些“地王”共計耗資251.36億元,佔全國“地王”總金額的六成以上。下半年,保利、中海、中化方興、招商四家央企在其拍地時共創造出10余塊“地王”。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數據監測統計,9月至今,在20個重點監控城市中,央企拿地共計32塊,涉及金額達365.37億元人民幣。
在史上最為嚴厲的調控政策下,央企何以頻頻出手高價拿地呢?
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情況下,央企貸款都是銀行上門營銷、送上門的,財政資金也頻頻給央企以補貼。央企主業生産資金嚴重過剩,甚至將過剩資金拆出獲取高息收入,另一方面就是將大量資金用於買地、進行房地産開發。
經營效益約束性不強、信託責任全無是央企無論價格多高也敢於拿地的根本原因。在經營效益約束性不強,與自己業績挂鉤不強,造成損失虧損沒有任何責任甚至找個藉口還可向財政要補貼的情況下,無論地價多高都敢於購買。央企的這種不計後果、不講成本的做法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這將無限度推高地價,進而推高房價。
對央企管理失之於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其敢於無視中央規定創造“地王”的另一個原因。2010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發佈央企退出房地産行業的通知至今,名單中不以房地産為主業的78家央企退出者不足1/4。公開資料統計顯示,除了21家被允許繼續從事房地産業務的央企外,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過剝離或者轉讓方式,完成了從房地産市場的退出。
實踐再次證明,管不住央企在房地産市場興風作浪,就管不住市場,就將導致房地産調控再次流産。希望儘快整肅央企在土地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的攪局行為,堅決遏制央企創造“地王”的行為。
□余豐慧(河南 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