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東
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成為上至電臺報紙、下至酒樓飯肆人們熱議的焦點。
收入倍增,不同收入人群,有不同的期待。
低收入人群主要靠勞務工資維持生計,月收入從2000元提高到4000元,只要勤奮努力,實現並不太難,近年最低工資標準不斷提升就是助力。中高收入階層,工資待遇與經濟景氣,企業前景關係密切,扣除通脹因素後,收入倍增並不容易,他們或許更關注的是已獲得財産的保值增值。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們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些財産,如何讓財富保值增值,現在卻讓許多人感到迷茫,股市、樓市和黃金這幾個大眾理財方向看似都不是出手良機。
提起讓財富保值增值,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房産。過去10年的樓市,讓每個人都有段“家史”可以痛訴。買沒買房,極大地拉開了人們的財富價值。展望未來10年,城市化進程將依舊持續,外來通脹壓力也可預期,人口聚集城市好地段房價或仍堅挺或走贏通脹,但隨著獨生子女人群的增多,房地産業的發展,保障房廉租房的入市,隨便在哪兒買套房就坐等發財的年代已經過去。
目前許多投資人看好黃金。在美聯儲等主要央行持續寬鬆貨幣時期,將鈔票換成黃金保值是很自然的想法。但黃金的使用價值有限,金條、首飾,並不被消費登出掉,而是越積越多。人們投資黃金是寄託于它的貨幣屬性,仍依稀記得百年前黃金曾經的硬通貨功能,但黃金未來的貨幣屬性能被否被廣泛認可,值得每個投資黃金的人思考。貨幣是強權決定的,美國不會放棄美元地位去提升黃金的價值,也沒看見哪國政府打算重新啟用黃金。華爾街投資大師,一般將黃金看做是動蕩年代的一種保障替代———可以買一點放在身邊,但並非大量持有。
對於股票,人們似乎已不願提起。“你還炒股呢?”可能是一種對膽量的讚美,也更是對市場的絕望。炒股買基金,似乎成了理財投資“冤大頭”的代名詞,十年的實踐告訴人們,買房發財,買股受災。縱觀理財市場,要長期戰勝通脹,最好是購買生活必備品,但生活必需品難以大量儲存,那麼,投資購買生産企業股票,成為自然的選擇。相對於黃金和房産的保值增值,企業更能創造財富,産生更多效益。
理論歸理論,但中國股市傷了很多人的心。由於多年的三高發行與上市,以及市場各方造就新股不敗神話,A股成為上市企業原始股東和PE暴富,而中小股東虧老本的“財富轉換場”。隨著近年發行制度改革、股市大幅下跌後,這種弊端暫時緩解,但A股市場天生的一些缺陷並未完全消除:惡意炒作、利益輸送、損害中小股東權益、股東文化並未很好形成等問題仍舊存在,上市公司財富可以被莫名其妙轉移而不被追究,大型企業高管,“官”“管”難辨,普通股民利益難言保障。
收入倍增,政策將給力;財富保值增值,個人要慎選方向。
短期來看,經濟景氣不佳、IPO壓力依舊、解禁潮將至、貨幣政策走向不明等問題困擾市場。但長期看,未來10年A股市場有戰勝通脹能力。經歷了次貸危機時期的教訓,以超常規的流動性刺激經濟的做法不太可能簡單重現,M 2爆發性增長或將被未來政策制定者避免。還是那句話,經濟社會的進步不可阻擋,道路曲折,未來美好,投資需謹慎,但不要為道路的曲折迷惑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