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消息:(記者 龐帥 北京報道)這段時間股市“很忙”——先是6月發佈的退市新政引發關注,上月底證監會針對大盤連跌回應稱安撫市場稱“反應過度”。進入八月後證監會更是動作頻頻:8月1日呼籲“破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8月2日透露年內第三次降低市場手續費,並願協同相關部門研究降印花稅的消息;雖然8月3日盤後傳出新三板獲批以及降低印花稅暫無實施計劃,但在8月5日證監會又連夜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救市”態度可謂堅決。
而這些近期密集出臺的政策和消息將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央視網記者採訪了著名金融學家﹑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宏皓。他表示,中國證券市場轉型已經開始,但是短線利好的消息是否最終能扭轉A股乾坤還有待觀察。
退市新規溫柔有餘 威懾力不足
針對深交所發佈的《關於改進和完善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宏皓表示新方案在設計理念上雖説已基本同國際慣例接軌,不過同國際慣例相比,更多的是“形似而神不似”,關鍵指標過於“溫柔”,對垃圾股的過度投機缺乏足夠的震懾力。
宏皓説:“在最初的徵求意見稿中,滬深交易所曾制定‘連續2年凈資産為負’將終止上市的條款。不過,在出臺的最終定稿中,這一最具震懾力指標的考量年限由原定的‘2年’改為‘3年’。上市公司在超募情況下上市的,要把凈資産‘敗’成負已經很困難,還要連續3年是負,給上市公司留下的騰挪空間太大,制度本身已失去威懾力。”
除此之外,退市方案是各方利益主體綜合博弈的結果,很多上市公司有政府背景,地方政府出於政績等諸多因素考慮,保殼衝動非常強烈;而上市公司的債權人銀行,也擔心公司退市會造成之前所貸款項成為壞賬。因此,都會對最終出臺的方案施加一定影響。
不過,宏皓認為,目前的退市制度只是中國證券市場轉型的開始。雖然退市新政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大棒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不過同國際上的一些退市規則相比,此次出臺的退市新政並不寬鬆,關鍵還在於落實和執行,要將退市制度付諸實施,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應針對不同板塊設置不同退市標準
同時,在上周引起熱烈關注的是閩燦坤B股八個跌停背後的退市危機,即使是深交所在本週五提出鼓勵B股公司以縮股等方式維持上市,閩燦坤B也並不被長期看好,對此宏皓表示,退市新規出臺後,很多人等著看好戲,期待垃圾公司逐漸被剔除出市場。然而,首先撞到退市新規槍口上的,卻是一個連續盈利、經營基本正常的公司。受累于公司“高送轉”的閩燦坤B股若退市實在有些委屈,與A股諸多ST公司相比,閩燦坤B無疑要乾淨得多,其基本面也要好過很多A股公司,但正因為這樣,閩燦坤B的退市也更有價值,其證明了退市新政的嚴肅性,也警告上市公司要重視退市規則,此外還可以為“高送轉”題材的炒作降溫。
宏皓説:“1元退市標準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1元退市標準必須對接‘縮股’機制。在A、B股市,只有當一隻股票沒有投資價值時,才有可能跌破面值。這是市場的選擇。但僅從面值看,有時也並非完全準確,在中國股市,有太多的比閩燦坤B更須‘退市’的股票。為此,建議中國股市應有‘縮股’設計。”
閩燦坤B一旦退市,最受傷的無疑是其3萬多名投資者,由此公司或許想在最後關頭合各方之力為妥善安置其退市“善後”工作。如何在退市制度改革中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宏皓認為,退市制度中要加強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警示。在即將停牌前,要重點警示投資者,警惕退市風險。而且還可以給投資者提供一個交易場所,在停牌前進行交易。到了退市當天,交易完全終止。通過多次這樣的退市操作,投資者自然會意識到炒作“垃圾股”的風險。應推動場外交易市場的規範化發展,為退市公司提供可交易的場外櫃臺市場。要在完善終止上市公司股票代辦轉讓系統的基礎上,鼓勵建立其他不同層次的交易平臺,以增加退市公司股票的流動性,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此外,應本著區別對待和最大可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原則,針對不同板塊設置不同的退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