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周錫
浙江省銀監局、省銀行業協會、各地市銀監局及銀行業協會主要領導昨日齊聚杭州,緊急商討“建立執行企業突發信貸風險會商幫扶工作機制”。
去年下半年至今,浙江相繼爆發溫州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衢州江山高利貸崩盤;嘉興海寧宏昌製革法人負債超十億跑路;杭州中江控股集團破産,被曝銀行貸款約50億;深陷互保危機,杭州600家企業聯名上書省政府救助等案件。
一時間,浙江部分地區因資金鏈、擔保鏈危機引發的企業信用風險,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浙江市場經濟先行,産生問題也會先發。”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認為,房價和金融泡沫成分過大,已經使得浙江産業“空心化”和資金“熱錢化”兩大經濟風險完全暴露。“現在看到的這些問題,只是退潮後誰在裸泳罷了。”
銀行首啟“會商機制”
進入今年二季度,浙江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案例屢有發生,使得企業聯保、隱性互保的風險被點燃並迅速蔓延。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在出險的企業中,有60%是因為為其他企業擔保代償後,出現了資金困難。浙江省銀監局數據顯示,目前浙江所有的企業貸款中有40%是企業互保貸款。
由於深陷互保危機,杭州600家企業聯名上書省政府救助,引起了各界人士對浙江經濟的關注。
為響應浙江省政府金融專題會議26條金融服務措施,及省銀監局《關於加強企業資金鏈風險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浙江省銀行業協會制定了《關於建立企業突發信貸風險會商幫扶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經2次信貸業務委員會會議專題討論,並先後3次向省銀監局徵求修改意見。
該《指導意見》對會商會議機制的啟動條件、議事準則、議事程序等做了詳細的規定。企業發生重大突發信貸風險,並同時滿足融資銀行數量超過3家,融資餘額超過5000萬(含),保證融資佔其融資餘額的50%以上,為其保證的企業超過3家(含),或所處聯保體、擔保圈或擔保鏈的企業超過10家(含)的,可啟動會商機制。
據浙江省銀行業協會透露,此次會商會議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幫扶:對自身經營良好且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應積極主動採取措施幫其渡過難關;對主業良好,但存在過度投資行為的企業,採取建議企業瘦身、逐步調整融資總量等手段,挽救企業;對不符合産業發展政策、屬於淘汰落後産能或挽救無望的企業,則應平穩有序退出。
産業“空心化”之憂
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溫州,這個中國的“製造業之都”,如今還未從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老闆跑路的陰霾中走出來。
事實上,這種“溫州現象”,早在兩年前就有過預警。
2010年8月初,溫州市召開了上半年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提交的一份《金融支持工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外遷和民間資金外流,溫州出現了“産業空心化”現象。另外該報告還建議,政府應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空間,正確引導民間投資,防止新一輪資金大量外流或熱錢化。
於是,“産業空心化”和“資金熱錢化”,先是溫州市、後上升至浙江省各方熱議話題。一位樂清市政協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實際上,早在2001年中國低壓電器之都的柳市,就有人士提出“産業空心化”説法,但並未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位溫州大型外貿企業負責人説,近十餘年中,浙江企業融資貴、用工貴、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壓力凸顯。“2008年之前,儘管企業利潤每年都在下降,但總體經營還是可以的。尤其是2008年至今,歐美經濟狀況不好,國內消費不景氣,企業利潤開始大幅下滑,一些浙江傳統製造企業微利,甚至虧本經營。”
一位溫州煙具行業協會負責人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度佔據全國産量90%以上的溫州金屬打火機行業面臨全行業萎縮。2008年以前,該市有打火機企業500家以上,至2010年剩下不足百家左右,且專心經營的老闆也僅剩三分之一,“他們已經把重心轉移到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産、礦産以及第三産業。”
類似打火機的産業萎縮狀況,在浙江諸多産業領域頻頻上演,又進而加劇“資本熱錢化”。
尤其在四萬億投資計劃出臺後,2009年年初,浙江啟動新一輪房價大飆漲,兩年時間不到房價幾乎翻了一番;與此同時高利貸在民間極為盛行,月息四五分司空見慣。於是,當遭遇實業發展“瓶頸”時,浙江企業與各種“炒作”捆綁在一起。他們往往把企業作為融資平臺,從銀行或民間“套取”資金,投機投資“副業”而一夜暴富。
一種“創富模式”在浙江企業之間廣為傳遞。企業請人家來管理,不求賺錢,只要維繫一定的生産量就可以;自己則忙著“包裝”企業,拿著“漂亮數據”或者企業聯保去銀行貸款,用貸款投資“副業”房地産、放高利貸、買地等,賺取的利潤要遠高於主業。在投資或投機狂歡中,一旦經濟形勢發生變化,這種噩夢就不期而至。
浙江金融抓手“兩難”
“浙江的企業其實不缺錢。”杭州德弘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宇説,既然不缺錢,那企業為什麼還要爭先恐後去貸款?因為浙江老闆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賭性。
陳宇認為,一些浙江企業敢用短期貸款,去做中長期投資項目,於是不可測的風險就會非常多。
一位離任的銀行信貸負責人説,浙江經濟總量列在廣東、山東、江蘇之後,位列第四,但浙江金融機構家數位列全國之首,且信貸投放風險容忍度,遠超過金融更為發達的上海、北京。目前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在浙江開設了分支機構。
“接下去幾年,對浙江經濟發展最為關鍵。”陳宇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當務之急是發展債券市場、豐富多層次金融産品以及規範引導金融人才,“盡最大程度,吸引民間資金,回到實體經濟中來”。
一位知情人士説,目前,浙江省金融辦新設“小額貸款管理處”,管理不斷涌現的小貸公司。“目前浙江處理經濟問題,亟須一個強有力的金融抓手。”陳宇認為,隸屬國家部委管控的龐大銀行體系,浙江省顯然沒有權限對其指揮;於是,如何加強地方政府對金融的引導,也成為浙江頗為急切的工作。
陳建軍認為,針對目前浙江經濟“膿包”,要麼敷藥治療,要麼去濃療傷,“都要一個陣痛期,需要時間和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