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新華社昨日(7月11日)報道稱,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銘)已與荷蘭皇家航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由綠銘向荷蘭皇家航空提供由廢棄油轉化成的“0號生物柴油”,經荷蘭公司的技術再處理後變為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據悉該協議約定供應量約為1萬多噸,不久後第一批油即將發貨。
綠銘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證實了上述消息,但因技術改造尚未完全結束,目前公司還未出油,故與荷蘭皇家航空的協議也僅是戰略層面,具體的數量及供貨時間待出油後雙方後續簽訂的合同而定。
一位曾任某地溝油處理企業副總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如今將地溝油轉換成生物柴油甚至是航空生物燃油,在技術和設備上都已不存在障礙,但關鍵的問題是回收成本太高,加上處理技術付出的成本,造成最終的産品價格倒挂,與普通的礦物燃油相比根本不具有競爭力。
地溝油變航油已不是難題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由上海市商務委&&,綠銘與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就已進行了航空生物燃料合作會談,並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綠銘董事長葉正堯昨日也再次向 《每日經濟新聞》確定了相關信息,但並未透露過多的合作細節。
綠銘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解釋稱,因該公司目前正在技術改造,有一小部分設備還沒有完全更新完畢,故尚需幾日才能正式出油。
“因為目前和荷蘭皇家航空簽訂的是初步的協議”,該人士就媒體報道中稱的近日將有1萬多噸0號柴油交付相關內容補充道,“目前我們還沒有正式出油,具體的細節待出油後簽訂的合同而定。”
據某地溝油處置行業人士透露,綠源早先因為收不到油的緣故,設備出現了老化等問題,此前確實停産了一段時間,後來引進了新的投資方進行了設備的更新與技術升級。在上海市政府對地溝油市場整頓下,作為上海僅兩傢具有地溝油處置資格的綠銘收油來源也漸漸有了好轉。
對於地溝油轉換為生物柴油,甚至變為航空生物煤油,業內認為意義非凡,也具備了可行的條件。
“地溝油經過處理,搖身一變成了受寵的航空燃油,這有利於減少地溝油回流餐桌的數量,增強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利益”,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地溝油‘重獲新生’是廢物再利用的成功典型,其對於節能環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突出的意義。”
上述某地溝油處置行業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荷蘭航空已經進行了成功試驗,只是在中國沒有量産過而已。
“我在這一行業工作了十幾年”,上述某地溝油處理企業的副總對記者表示,“一直很關心地溝油的處理問題,實際上,地溝油做成生物柴油,做成航空燃油,在技術和設備上已不存在什麼障礙。”
廢棄油回收成本高阻礙産業化
“生物燃油在荷蘭航空已經使用過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在技術和設備上也具備了相應的條件,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上述副總告訴記者,“關鍵還是在於製造成本問題,最最關鍵是回收的成本太高,阻礙了産品的發展。”
該副總表示,地溝油回收的價格偏高,再加上生産工藝成本,最終的産品就會産生價格倒挂,與市場上普通的礦物燃油相比根本沒有競爭力。任浩寧也指出,地溝油收集、加工、運輸的成本過高,嚴重阻礙了企業對地溝油的利用。
上海中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器)副總裁楊建斌曾在今年1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1月份的地溝油指導價達到4300多元/噸,這樣的高價正規處置企業根本無法承受。楊建斌給記者算了筆賬:以收購價4500元/噸計算,加上輔料成本、加工成本、設備折舊、水電氣等,一噸生物柴油的生産成本約8800元,而當時0號礦物柴油的批發價則只要8500多元/噸,生物柴油明顯沒有優勢,導致出廠價上不去,始終維持在6000元~7000元/噸。
“地溝油轉變燃油的市場前景很好,廢物利用和節能環保並舉受到了業界專家學者的青睞。不過目前其市場發展水平較低,市場規模較小,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任浩寧認為,“政府應當加快地溝油檢測標準的出臺,放寬企業進入市場門檻,從法規、政策、稅收等方面鼓勵並扶持企業開展地溝油變燃油的業務。”
據了解,上海目前具有地溝油處置資質的企業僅為綠銘和中器兩家,而過去幾年,這兩傢具有地溝油處置資質的企業因回收不到廢棄油而發愁。後在政府部門加大整治力度中,方逐漸有所好轉。
2012年初上海出臺了“地溝油”治理“23條”,對“地溝油”源頭禁排、油水分離、油脂檢測、收集運輸、流向監控、回收處理等一系列環節做了細緻規劃。而就在近期上海食品安全委員會還公佈了具有油水分離器産品資質的企業,比如中器、上海富程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以進一步從源頭對地溝油的回收處理進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