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債轉股啟動

喊了許久的“債轉股”終於落地了,國務院10日對外發佈《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將試點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國務院七大路徑力推企業降杠桿 市場化債轉股啟動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這被視為我國防範和化解企業債務風險的重要文件,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這一頂層設計的出臺,為逐步破解企業降杠桿難題描繪了清晰路線圖。

要點

發改委:嚴禁“僵屍企業”失信企業等實施債轉股

嚴禁已失去生存發展前景扭虧無望的“僵屍企業”、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企業、債權債務關係複雜且不明晰的企業、有可能助長過剩産能擴張和增加庫存的企業參與債轉股。鼓勵面向發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包括因行業週期性波動導致困難但仍有望逆轉的企業;因高負債而財務負擔過重的成長型企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的成長型企業;高負債居於産能過剩行業前列的關鍵性企業以及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企業。

免債轉股不是“免費的午餐”:政府不兜底 損失該誰負責誰負責

如何避免債轉股成為“免費的午餐”?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制度設計上明確了“不兜底、不強制、不免責”。同時,相關部門還將強化監管、強化信用約束、強化追責,對債轉股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管,依法依規打擊惡意逃廢債,欺詐串謀等違法違規行為,以最大限度避免債轉股變逃廢債等道德風險的發生。

銀行不能直接將債轉股 市場化債轉股將是持久戰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市場預期所不同的是,本輪債轉股要求銀行不能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根據要求,銀行將債權轉為股權,應通過向實施機構轉讓債權、由實施機構將債權轉為對象企業股權的方式實現。其中,實施機構既可以是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銀行也可充分利用現有符合條件的所屬機構,或允許申請設立符合規定的新機構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影響

業內人士:市場化債轉股將長期利好A股

華泰證券認為,債轉股有利於使市場形成流動性維持相對寬鬆的預期,並緩解信用債風險的擔憂,而且從上一輪債轉股的經驗來看債轉股對股市都會形成利好。

開盤:兩市高開滬指漲0.11% 債轉股概念股大漲

開盤後債轉股、船舶、銀行、高送轉、次新股、碳纖維等板塊漲幅居前;水域改革、黃金概念、保障房、東鴨子毛、草甘膦等板塊領跌。

評論

魯政委:債轉股重啟 政府不兜底更加市場化

債轉股的過程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做到既能為暫時困難的企業疏困,同時又能避免“僵屍”漏網,最後避免惡意逃廢債的問題。具體操作中要落實好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首先要避免政府對於企業重組的干預;第二在具體的機制的設計上要考慮的更加細緻。

新聞背景

  什麼是債轉股?

  債轉股,是指將銀行與企業間的債權關係,轉變為股權關係。也就是説,原來你公司欠銀行的錢,銀行也不要了,乾脆以這些錢入股,成為你們公司的股東。

  債轉股的前世今生

  1999年,我國曾經出現過一輪政府主導下的債轉股。當時國企經營困境,銀行壞賬猛增。於是,信達、華融、長城、東方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以賬面價值從四大銀行收購不良貸款共1.4萬億,其中4050億元採用了債轉股方式。第一輪債轉股之後,結局似乎皆大歡喜:銀行甩掉包袱,輕裝上市;企業重獲新生,盈利大增;四大資管公司成了企業股東,多年之後,不良股權資産升值,盈利頗豐。然而這一喜劇結尾,背後卻有著更為複雜的原因。債轉股的本質是轉移風險,而不是化解風險。讓國企走出泥潭的另有他因。2001年之後,全球經濟復蘇、中國加入世貿、出口大幅增長、國外資本流入、土地和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經濟週期整體向好,自然就形成了上述多贏的局面。一個本來可能要繼續困擾我們的債務難題,就這樣在無形中化解了。

  17年之後,我國再次面臨相似的困境。截至2015年底,政府部門杠桿率為57%,居民部門杠桿率為39%,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66%。我國整體杠桿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偏高。同時,國際環境動蕩、國內經濟放緩、傳統産業深陷泥潭。2016年3月,李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再次提及“用市場化辦法推進債轉股”。債轉股作為去杠桿的手段之一,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