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經濟展現出了應對複雜嚴峻局面的強大韌性。那麼,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如何穩中向好?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大潛力是什麼?一起來聽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獨家解答。
楊偉民:農民工市民化具有很大潛力來帶動我國經濟增長
楊偉民表示,經濟增長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四個相互關聯的條件:
一是,要有幹活的人;
二是,有吸引勞動力就業的産業,能夠保障勞動力資源充分就業;
三是,有消費這些産業的市場;
四是,有支撐消費力的群體,而農民工市民化可以充分釋放上述四個增長條件,具有很大的潛力來帶動我國的經濟增長。
楊偉民認為,農民工市民化一是有利於災後人口紅利;
二是,有利於保障産業鏈的安全性,農民工是製造業的主力軍,農民工如果不能落戶,就很難形成主力軍隊伍,成為大國工匠;
三是,有利於形成龐大市場,3億左右農民工的消費實際一直沒有被激發出來,如果農民工市民化就會迅速地壯大國內的消費市場;
四是,有利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如果農民工能在城市自由落戶,就會相對固定自己的終生職業,有利於增加收入,有利於農民工進入中等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不僅有利於擴大市場,解決中國消費的增長問題,而且更能促進經濟增長。
農民工市民化應該怎麼幹?楊偉民建議四個方向
農民工市民化是一項涉及很多方面的重大改革,對於如何落實農民工市民化,楊偉民認為:
一是把城鎮化改為城市化;
二是,改革戶籍制度,可以根據經常居住地來劃分城市人口和鄉村人口,農民工的經常居住地已經不是農村了,是在城市,那麼城市政府就應該讓他們享有常住地城市所有的權利,即和原來城市戶籍人口一樣的待遇;
三是,加快住房制度的改革,通過制度設計,幫助農民工解決在就業的城市住有所居的問題;
四是,加快用地結構的調整,面向農民工建設安居工程,要解決地從哪來的問題。
楊偉民:高房價對實體經濟、對科技創新的傷害是極大的
楊偉民認為,加快用地結構的調整,從長遠來看必須控制房價,有的城市現在房價收入比是25年,也就是説不吃不喝25年才能買一房子,這種高房價對實體經濟、對科技創新的傷害是極大的。
要控制房價,一方面要控制投資需求,另外要控制用地或控制居住用地的價格。要控制居住用地的價格就必須要擴大城市居住用地的比例,一個地區的房價和居住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有很大的關係,擴大居住用地的主要來源就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楊偉民表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改革試點範圍應該有所擴大,擴大到所有住房短缺的一二線城市,並允許用於建設租賃房、商品房、共有産權房等。住宅用地多主體的供給可以拉低房價,這是解決農民工住有所居的一個關鍵所在。(資料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