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穩”和“六保”有個交集點,是就業!把保居民就業突出地放在“六保”的優先位置,凸顯出穩定居民就業、全力保住工作崗位是經濟工作的底線思維,是當前宏觀政策非常重要的實現目標。
歷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經濟衰退,各國政府應對的突出難題是失業。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的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疫情衝擊下,服務業一度停擺,而服務業是近年來國內吸納就業,尤其是吸納大學生就業最多的領域。疫情對外貿出口企業的影響也非常嚴重。去年,出口占中國GDP比重達到17.4%,外貿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數達1.8億左右,佔全國就業總數的20%以上。世界經濟衰退影響著中國上千萬人的就業。
保住一家企業,就能保住一批人的工作崗位。疫情發生以來的貨幣政策,始終強調向實體經濟、中小企業傾斜。當前貨幣政策精準發力的重點是金融讓利實體,把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在政策工具的有力引導下,國內銀行業進一步壓縮利潤,實質性降低貸款利率。其中,大型國有和股份制銀行首當其衝壓縮利潤空間讓利實體企業,中小銀行在保證穩健經營、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前提下讓利實體企業。4月3日,央行實施定向降準,是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減輕壓力,要保證中小型銀行在壓縮凈息差的過程中不發生金融風險,也是進一步讓利於實體經濟,有利於保證企業的生存、保住企業員工的崗位。
積極財政政策以擴張性的大規模政府財政支出加大公共投入,是各國有效應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復蘇、創造工作崗位和工作需求的有力工具。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與全球主要經濟體比較,我國的政府財政能力和財政實力具有獨特的優勢,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
用改革舉措釋放就業機會,發揮穩就業、保就業的倍增效果。面對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衰退,加快要素市場改革,破除制約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要素流動的人為限制,破除行業、行政區劃對勞動力和資本的準入限制。國內居民部門下一步的消費升級,主要是教育、健康、技術、體育文娛等人力資本密集行業,這些行業依託科研、教育、商業等人力資本,與高收入國家相比,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就業人口占比偏低。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進度,創造就業機會、拓寬就業平臺,在特殊時期具有特殊的意義,也能産生特殊的效果。(資料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