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按照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簡稱《規劃》)。《規劃》近期至2022年,中期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是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性、綜合性、指導性文件。人口老齡化現狀如何?對經濟運行全領域、國家綜合實力乃至國際競爭力挑戰有多大?又該如何應對?
老齡化挑戰有多大?
人人都會老 老齡化關乎你我他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副主任李璐表示,從《規劃》目標來講,近期2022年,中期2035年,遠期展望到本世紀中葉。這個目標節點,和十九大提出來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節點是充分吻合的。所以,這份《規劃》其實是為了能夠更順利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對經濟、社會全方位都有非常積極和前瞻性的作用。
著眼“中長期”重在頂層設計
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認為,當下只是老齡化初期,但增長速度非常快。確實要充分做好戰略層面的頂級規劃,這也是這份《規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如果在全球橫比的話,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應該是日本,超過30%,雖然我們老齡化程度要低很多,但面臨的挑戰也是全方位的。
社保體系、公共服務面臨壓力
李璐表示,這份規劃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讓大眾科學地認識人口老齡化,同時積極有效地認識老齡化的壓力。壓力是事實,比如對於社保體系、公眾服務、家庭功能,都會帶來一定壓。但可從積極角度看待當中可能蘊含的機遇,比如養老産業、健康産業這些孕育經濟增長動能的機遇。不光是擴內需促消費,還有推動科技發展。
“銀發潮”來襲,應當如何應對?
要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
李璐表示,全球人口老齡化的標準是65歲以上,我們國家因為跟退休年齡相銜接,一直採用60歲以上這樣的標準。客觀説,中國老齡化程度並沒有到特別嚴重的階段,但這個時間節點,需要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相對於這麼龐大的老年群體和這麼旺盛的需求來講,現在的服務和産品供給其實跟不上。所以《規劃》就提出,要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産品供給體系。比如,現在針對一些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專業化,專業護理和康復能力的機構是剛需,但目前這類機構相對缺乏。
要建設“産品友好型”的消費環境
王冠表示,日本現在對於産品或消費品,做了老齡化改造商品,據不完全統計超過4萬種,現在整個中國內地大約也就4000種,是日本的十分之一。我看過日本適老化産品説明書,拿拐杖來説,失能的程度和體重什麼樣,有什麼慢性病,一個拐杖是有不同設計的,分得非常細;但咱們柺棍就是柺棍,頂多是調節高度。而且,不光是産品,産品後面的細化服務也差得較遠。以後即便生産出來,還有環境問題,在哪兒賣?如何方便買?媒體能不能傳遞足夠豐富的信息?從適老化産品,能看出來全社會整個引擎和導向的改變。
部門協同、央地落實、全社會動員
李璐表示,《規劃》提了5大任務領域,當中都蘊含了兩個視角,第一個是,為全社會做什麼?第二個是,能夠為老年人做什麼?這有別於單一針對老年人的規劃,把老齡化作為客觀國情,從整體上給國家發展做制度設計。所以,尤其強調了部門要協同,中央地方要共同落實,還有全社會來動員的這樣一種落實機制。
要打造更有朝氣的老年文化
王冠表示,有人説退休就享清福了,這種觀點現在可能較落後。舉個例子,我在北京碑林博物館看到一位志願者大姐,她説我剛退休不久要當志願者,講北京的文化。她講到碑林對比時,還表示她為了研究這個,專門去國外研究類似文化,講完之後還讓大家打分,去提高。這就是很有朝氣的老年文化,在不同維度和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價值,這種含金量也許比享清福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