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近日,繼中通快遞之後,圓通快遞也宣佈將於“雙十一”開始調價。有些觀點認為,這是行業規模遇到了“天花板”,不得不靠提價來維持。也有的觀點認為,看好行業後續的發展。那應當如何理解快遞行業的提價呢?
財經評論員王超表示,快遞行業的天花板遠沒有到來,2018年“雙十一”6天的包裹量是超過了18億件,比前一年是提升了超過20%,而且據行業預測,這個趨勢還會持續下去。有個細節,每年的提價率先都是由中通來提出,為什麼?它在“四通一達”當中,市場佔有率是最高的。很多上市公司提價一方面是為了覆蓋一些增加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其實是為了通過提價來保障包裹量持續穩定,從而在服務上不要降級。因為包裹量太大了,如果不提價的話,他們處理不好,影響的是企業的口碑。“雙十一”購物的時候會出現物流慢、包裹破損的情況,所以現在“四通一達”,包括京東、順豐,仍然處在這種激烈競爭的格局之下,企業的口碑仍然是最關注的焦點。
而有一些消費者可能會擔心提價的成本會不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個擔心是有一點的過慮了。更多的是電商和快遞公司之間的一個博弈,而消費者更應該關注的是在未來哪家公司能夠更好地提供快遞服務,才有可能在今後更加激烈的競爭當中去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