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達沃斯論壇彰顯中國新型領導力
如何參與全球治理 專家開出“中國方案”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1月10日表示,世界正以空前的速度持續變化,在這關鍵轉捩點,需要有擔當有領導力的新模式來應對世界面臨的新挑戰。多名世界政經專家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都認為,在全球治理體系力不從心之際,中國理應有所作為,向外界提供更多“中國方案”。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有三大缺陷
從2016年持續爆出的“黑天鵝”事件,到日益高漲的“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都將世界經濟和安全局勢置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凸顯現行全球治理機制在應對危機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
曾參與夏季達沃斯論壇議題設定的南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支偉向記者指出,從今年冬季達沃斯論壇將“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作為論壇的主題來看,如何構建一個有效的全球治理體制,為世界經濟的復蘇提供一個能夠惠及各方的規則保障,將是今年論壇討論的核心議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從二戰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和“八國集團”(G8)機制到2008年後“二十國集團”(G20),全球治理體制走到了當前的“南北對話”階段。儘管參與治理的國家越來越多,但當前機制已顯現出三大缺陷。他向記者解釋這三大缺陷為:一是當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無法有效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決策,治理機制仍由發達國家主導;二是過度強調經濟自由化,忽視全球經濟均衡發展;三是經濟全球化速度已遠遠超過政治全球化的速度,多邊機構決策體制無法真正代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桑百川認為,當前世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際組織來應對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他強調説:“中國理應有更多作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11日在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上也向記者表示,中國可以在全球治理上有所擔當的底氣,來自近40年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徐洪才認為,當前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比較堅實,2017年穩健增長可期。他説:“中國經濟在(2016年)三四季度以來有著恢復增長的強勁勢頭,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在6.5%至6.6%之間,未來會延續2016年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研究員,認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底氣還來自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013至2015年間,儘管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26%” 。
中國應聯合他國參與治理
從15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到2016年主辦G20杭州峰會,中國已經從世界經濟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央。彭支偉認為,今年習近平主席親自率團參加達沃斯論壇,充分體現了中國借助達沃斯論壇這一平臺,參與全球重大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積極態度。
趙萍1月11日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中國要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扮演更積極、更重要的角色,但不是要中國一家來獨自擔當。她解釋説:“中國應當聯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通過經濟外交發現彼此的共同利益,在全球治理中發現共同的利益訴求點,才能在世界舞臺上扮演好中國角色。”為此,她認為,中國仍應以自身發展帶動全球經濟增長,不斷增強經濟溢出效應;同時,作為一個貿易自由化倡導國推動相關規則的修訂和建立。
彭支偉也指出,中國在2014年APEC峰會上推動《北京反腐敗宣言》的誕生,和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力促中美率先批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都顯示了中國有能力聯合其他國家參與全球治理,推動重大的全球和區域性現實問題的解決。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應“有守有攻”
面對當前世界市場失靈、全球治理機制“力不從心”的現實,中國如何才能為全球治理提供支持的“壓艙石”?多名中國政經專家開出了自己的“中國方案”。
桑百川認為,中國應做好三件事:堅定維護多邊體制的治理地位、推進G20機制化以及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區域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他解釋説:“‘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對外發出的倡議,更應該被建設成惠及各方共同發展的平臺,願意參與進來的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共商發展大計。”桑百川認為,中國在參與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同時,更應積極主動地向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比如“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他説:“未來,我們應當向世界推出更多類似的平臺,這將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
徐洪才則認為,中國應充分利用好G20等多邊機制和主場外交的優勢。他指出,2017年G20峰會將在德國舉行。作為前任主席國,中國可在相關議題的延續性上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今年中國將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兩大國際性會議,可進一步將中國的理念、元素、方案融入國際規則中,推動各方形成更多共識,扛起推動全球化的大旗。
趙萍建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具體策略應“有守有攻”,既關注全球,也注重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和本國利益的保護機制。她指出,對外,隨著對外投資高速增長,中國的海外利益日益增多,如何保護企業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權益應引起重視;對內,中國應利用好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市場換話語權。趙萍説:“如果能用好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第一大電子商務國的這一優勢,中國今後在全球治理體系中扮演角色時將增加一個籌碼。”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參與全球治理,中國應著力於經濟治理和安全治理兩方面。他指出,在經濟治理方面,考慮到特朗普上臺、美國貿易保護色彩日趨濃厚,中國應堅持開放路線,堅持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在安全治理方面,中國應當沿“一帶一路”拓展。他還指出,中國在向全球治理角色轉變過程中應注意兩大問題:一是軍事和海外事務的捲入必須謹慎;二是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發展和完善不能過度,應保證勞動力市場的彈性和經濟生活的活力。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則建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更應激勵自身完善好內功。他指出,在全球製造業轉型升級和“中國製造2025”規劃實施過程中,都離不開人力資本的升級。中國應持續加大科研、教育投資,放鬆過度管制,並吸收全球人才為中國所用。
記者 陳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