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財經評論》欄目製片人、對外經貿大學開放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趙悅
從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世界城鎮化之路已經走過兩個世紀,然而在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基礎設施的完善依然只走了小半程。
在美國,2013年奧巴馬提出規劃建設六個高鐵網絡,但是現在除了美國鐵路公司在馬薩諸塞州和羅德島州有45公里長、時速241公里的軌道之外,美國鐵路網大多數都限速180公里之內。
在英國,政府正大力推廣一個超過100億英鎊的智慧儀錶項目,計劃到2020年,讓英國每一個家庭都用上能接入互聯網的智慧儀錶,可實時監測每戶家庭的能源使用情況。
在中國,預計到2016年底將全面完成地級市以上的數字城市建設,住建部預計,“十三五”期間對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其拉動效應則在萬億元以上。
高速鐵路、能源互聯網、智慧城市、綠色建築這些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帶來的設施升級讓市場暴露出巨大的資金缺口,當全球經濟在復蘇中顯得還是那麼疲弱,這些缺口恰恰給予我們更多的機會和信心。
就在G20開幕的前夕,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西安透露,亞投行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9月份將啟動有關30多個國家提交的成員國資格申請審議程序,成員國將擴充至90個;話音未落,在這個8月的最後一天,加拿大財政部長比爾·莫諾在北京宣佈,加拿大將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不難發現,在交通、能源、電力、通信、市政、物流等基礎設施領域,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傳統項目的智慧化升級改造,對各國企業來説都意味著大量商機。
當今世界,面對這種機遇,人們所缺少的不是共識,而是務實高效的參與合作,B20在這方面所做出的種種推動和討論,將會創造更多的實踐和攜手。(央視網經濟評論員 趙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