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紀錄片《海豚灣》獲奧斯卡 激怒日本漁民(圖)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11日 14:16 |
進入紀錄片論壇 | 來源:新京報
3月7日,奧斯卡頒獎禮上,《海豚灣》製作者舉起牌子,邀人們發送短信“海豚”,獲得保護太地町海豚的信息。
2010年3月8日,太地町一個海豚池裏,一隻海豚躍出水面。環保組織建議太地町以海豚觀賞項目替代捕殺海豚。
2003年10月,太地町漁民在海豚灣捕殺海豚,海水被血染紅。
“湛藍的海豚灣泛起猩紅,日本太地町漁民對海豚的大規模血腥屠殺在悄然進行……”這是美國紀錄片《海豚灣》中震撼人心的一幕。
美國西部時間2010年3月7日,美國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把最佳紀錄長片獎頒給了《海豚灣》,環保人士對此歡欣鼓舞,然而該片所反映的海豚捕殺之地日本太地町卻憤怒了。
賣海豚肉每只500美元
太地町海豚捕殺季為6個月,每年捕殺2000至3000隻海豚。
日本當地時間3月8日,日本太地町的居民聚集在當地一家出售海豚肉和鯨肉的餐館裏,目不轉睛地觀看正在大洋另一端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直播。當頒獎嘉賓宣佈《海豚灣》奪得最佳紀錄長片獎時,當影片的導演和製作人在現場激動地慶祝時,這家餐館裏沒有掌聲,只有憤怒。在居民們看來,這部講述太地町海豚捕殺的紀錄片中,他們的文化再一次被西方世界曲解。
太地町,日本西南部和歌山縣一個美麗漁村,居民3500人。早在17世紀,這裡的人們就開始捕殺海豚和鯨類,還自豪地把太地町稱為“鯨之町”。今天,捕撈海豚和小型鯨類仍然是當地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每年9月,海豚捕殺季到來時,太地町的漁民就集體出海。人們分乘幾條小船,在海上驅逐成群的海豚。為了擾亂海豚的聲吶系統,他們用金屬棍在水中敲打。最終,精疲力盡的海豚被趕入一個小海灣。
進入小海灣的海豚命運並不同。少數幾隻長相漂亮的海豚被挑出來,以每只10萬美元的高價賣給世界各地的水族館和馬戲團。而剩下的海豚則被漁民們用矛和刀當場殺死,然後作為肉類以每只500美元的價格賣給當地超市或批發商。
在每年長達6個月的海豚捕殺季裏,太地町漁民將捕殺2000至3000隻海豚。屠殺進行時,整片海灣被海豚的鮮血染紅。
導演偷拍捕殺海豚
太地町人認為:海豚肉只是食物,捕殺海豚不違反日本法律。
10年前,美國環保人士理查德·奧巴裏偶然發現了太地町的“秘密”,漫長的反太地町海豚捕殺的行動也就由此開始。
2006年,導演路易·塞霍尤斯開始用他的鏡頭追蹤紀錄奧巴裏對太地町屠殺海豚的揭秘行動。為避開當地漁民的封鎖和驅趕,他們將攝像機安裝在遙控飛機上、岩石間和水下,最終拍到了屠殺海豚時的血腥場面。
紀錄片《海豚灣》誕生了,對太地町屠殺海豚的聲討也隨之而來。《海豚灣》獲得奧斯卡獎後,世界對太地町的關注也達到了一個頂點。這一切都令太地町的居民們感到委屈和不滿。
在太地町漁民眼中,海豚只是一種大魚,跟金槍魚沒什麼兩樣,海豚肉也“只是食物而已”。在太地町及其附近地區,人們數百年來一直在吃海豚肉。餐館和商店都出售海豚肉製成的生魚片和腌肉。一名批發商説,海豚肉吃起來像牛肉,但是其每公斤2000日元的價格卻比牛肉便宜得多。在一些地方,海豚肉也被當做價格更高的鯨肉出售。
太地町的漁民認為,在很多外國人拍攝的紀錄片中,他們不是被描述成“野蠻人”,就是被塑造成“黑手黨”。“西方人以最不人道的方式宰殺牛和其他動物,沒人對此説過什麼。為什麼日本人要受到這樣的待遇呢?”他們堅持認為自己是“某種形式的種族主義的受害者”。
太地町的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再強調,海豚等小型鯨類並不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禁捕的範圍內,同時也符合日本法律日本中央政府允許每年捕殺1.9萬隻海豚。太地町每年捕殺大約2000隻海豚,比日本其他地方捕殺的海豚要少。
“太地町人不會停止”
太地町政府要求外界尊重他們的飲食文化。
被太地町人更多提及的還有兩個詞:傳統和文化。
《海豚灣》獲得奧斯卡獎後,太地町政府發佈了一條簡短的聲明:“在日本國內和世界各地都存在著不同的飲食傳統,這些傳統有著漫長的歷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飲食文化非常重要。”
太地町地方議會成員慮野久人認為,海豚捕殺就是當地多年的傳統,沒有什麼可隱瞞的。海豚捕殺在隱蔽的區域進行,“只是因為捕殺場面令人看了會不舒服”。他強調説:“宰殺豬、牛或其他動物的場面不也同樣會令人感到不悅嗎?”
紀錄片《海豚灣》的製作人之一、動物行為學家戴安娜·瑞斯則不這麼看。在聽過太地町海豚捕殺時的水下錄音後,瑞斯説,那些最聰慧、最具靈性的動物發出的絕望悲鳴令人心碎。“總有些東西是可以超越文化的。”瑞斯説。
如果説捕殺和食用海豚是一種傳統文化,這種文化在今天的日本也已走到尾聲。在太地町以外的日本大部分地區,人們並不知道還有捕殺海豚這樣的傳統。就連日本政府也承認,海豚肉含有汞等污染成分,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即便如此,太地町人和日本漁業官員仍然堅持對捕殺海豚的固執。
日本農林漁業省遠洋漁業處官員高谷茂樹還沒有看過《海豚灣》,他知道這部電影的製作者想表達什麼,但他認為那是徒勞。“在日本有海豚肉的市場,這個市場雖然不大,但也是市場。”地方議員慮野久人則更加直接:“太地町漁民絕不會因為受到壓力而停止捕殺海豚。”
觀賞海豚或許更賺錢
環保者期待漁民、經濟和海豚實現“多贏”。
國際捕鯨委員會多年來一直在就是否禁止捕殺海豚等小型鯨類進行討論,但僵局一直未打破。今天,環保人士和科學家把希望寄託在日本民眾身上。
去年10月,《海豚灣》已經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展映。今年6月,《海豚灣》將在日本全國的30家影院免費上映。
然而,對於《海豚灣》,普通日本人的情緒十分複雜。24歲的大學生木部真明在觀看影片後説:“我同情那些海豚,可是人類從遠古時代就已開始靠食用動植物生存。於此同時,我也贊成對海豚捕殺進行調查。不過,要給出明確的看法實在是太困難了。”
《日本焦點》雜誌的專欄作者大衛·麥克內爾撰文指出,事實上,日本人對海豚捕殺的堅持,還摻雜著民族主義因素,這讓問題更加複雜。
在糧食自給率只有40%的日本,海洋資源至關重要。日本漁業廳官員稱,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國家,人們必須依靠海洋提供食物。日本漁業廳前副廳長中前明曾經説:“如果我們在捕鯨問題上退讓,那下一次,就會輪到日本人最常吃的金槍魚了!”
3月8日,就在奧斯卡獎揭曉這天,《海豚灣》幕後團隊成員、環保人士漢斯·羅斯回到了太地町。
羅斯認為,對太地町而言,出海觀看海豚的遊覽項目可能比捕殺海豚更能帶動經濟。他説:“我重新來到這裡,希望試著為漁民、當地經濟和海豚尋找一種"多贏"的方式。”但他感受到的只是當地人的敵意。
這樣的敵意令《海豚灣》導演塞霍尤斯擔憂,他説自己並不希望《海豚灣》被看做一部抨擊日本的影片,它事實上是“寫給日本人的情書”。“我們希望日本人觀看這部電影,然後再自行決定,海豚是該被當做食物,還是被用來娛樂。”
責編:李凡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