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揮灑青春讓扶貧更"接地氣"脫貧更"聚人氣"
看到一股清澈的深層地下水從剛打好的井中被抽上來,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小文公鄉黃合少村72歲的貧困戶雲高勝激動萬分。他掬起一捧水送到嘴邊,感嘆道,“多好的水,多清涼。”看著井水不斷流入自家的田地裏,雲高勝握著駐村幹部辛澍鈺的手,感激地説:“後生,你可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太感謝你了,讓我們家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再也不用因為澆地缺水而發愁了。”
“帶貨”書記
雲高勝口中“後生”,是一名“90後”,他是包頭市達茂旗委宣傳部文藝文化室主任。
2019年5月,辛澍鈺到小文公鄉黃合少村駐村幫扶。剛到黃合少村時,已經有著充分心理準備的辛澍鈺還是一時間被基層工作的複雜打了個措手不及。村民對他的到來更是沒抱太多希望,有的人甚至投來懷疑的目光,“一個在機關單位上班的年輕人,還是個‘90’後的‘娃娃’,能幹出個什麼活氣。”感受到了村民的“不看好”,辛澍鈺心裏憋著一股勁兒,“我非要做出個活氣給他們看看”。説得容易,幹起來卻很艱難。黃合少村的基礎條件差,讓他有了莫大的壓力。
黃合少村現有貧困戶26戶、53人。全村有耕地24182畝,水澆地卻僅有1200多畝,地理條件較差、産業結構單一、村民文化偏低、無集體收入等諸多實際困難擺在辛澍鈺的面前。困難很多,但辛澍鈺沒有退縮,他抓緊時間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民需求,足跡踏遍了全村的每個角落。
2019年,對於黃合少村來説是個豐收年,村民們種植的綠頭蒜、雪菊産量高,養的農家雞品相好、口感好,村民們希望能賣個好價錢,可現實卻給了大家當頭一棒——沒有銷售渠道、價格壓低,導致黃合少村的農副産品滯銷。眼看村民們一年的辛勤勞動沒有回報,辛澍鈺跟著著急上火。他多方聯絡銷售渠道,廣泛動員自己身邊的同事朋友購買。那段時間,辛澍鈺無論見到誰,第一句話就是,“你買本地雞嗎?”被大家笑稱“帶貨”書記。在辛澍鈺和村“兩委”的不懈努力下,滯銷的300多只雞、2000多斤蒜,還有當地盛産的雪菊、菜籽油都銷售一空。這件事,讓村民們對辛澍鈺的看法有了改觀,家裏的困難也願意和這個毛頭小子嘮一嘮。
“咱村”後生
入戶走訪中,72歲的雲高勝跟辛澍鈺説起家裏有30多畝旱地,幾十年來一直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收入不穩定,他迫切想打一口機電井,實現保灌增收。辛澍鈺積極協調聯絡雲高勝的幫扶負責人,幫扶單位為雲高勝家新打的水井安裝水泵,鋪設電纜、電線、水管。如今,看到雲高勝新打的60米深機井抽了7個多小時,水還在流個不停,辛澍鈺心裏特別高興。
村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讓辛澍鈺鼓足了幹勁。黃合少村下轄9個自然村,連接各村的通村公路有兩條還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崎嶇難走的道路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為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辛澍鈺積極聯絡幫扶單位包頭市住建局,將兩條土路鋪設為砂石路,又聯絡達茂旗交通局將這兩條道路列入2020年全旗農村公路修建計劃,將其全部改造為水泥路,徹底解決村民因雨天雪天出不了門的問題。
改善了村子的基礎設施,但村民們微薄的收入和窘迫的生活條件,仍讓辛澍鈺眉頭不展。在辛澍鈺看來,要想真正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唯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才是出路。經過摸排走訪,辛澍鈺發現黃合少村以東有一處600余畝的林場,日照充足,地勢平坦,用於發展林下經濟得天獨厚。有了這個想法,辛澍鈺立即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商量回購這片空閒林場,用來建設養牛場,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説幹就幹,辛澍鈺與駐村第一書記積極聯絡幫扶單位包頭市住建局,協調幫扶資金18萬元用於林場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和種牛養殖,目前林場項目圍欄建設、水管鋪設等基礎工作已完成,正在籌備牛棚選址建設工作。
“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收入標準是4000元;黃合少村十項‘清零達標’,任務已全部完成;黃合少村易地搬遷戶有12戶,其中包括4戶穩定脫貧戶。”説起自己的扶貧工作,這位“90後”駐村幹部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些許自豪。駐村將近一年,如今的辛澍鈺,言談舉止間已經成了正兒八經的“村裏人”,張口閉口的“我們村兒”,他皮膚曬得黝黑,再也不是剛來時白白凈凈的毛頭後生了。
青春值得,未來可期,在辛澍鈺的堅持和努力下,黃合少村在“一個都不能少”的脫貧攻堅圓滿收官的路上堅定紮實地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