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北京:公共場所將增設紅十字急救箱

公益城市 來源:北京日報 2019年08月23日 16:47 A-A+

  近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目前全市累計取得應急救護培訓證書130萬餘人次,力爭到2023年,本市救護員證、技能證累計獲證率達到常住人口的10%。本市計劃在公共場所增設紅十字急救箱,以保障市民遇到突發情況下的自救互救。

  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李寶峰透露,5年來,本市積極推進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納入《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完成應急救護培訓組織、課程、師資和督導體系建設,累計向600萬家庭和2000所學校贈送《急救手冊》等多類叢書。市紅十字會還推出“十五分鐘救助圈”模式,即為社區急需幫助的居家養老者提供15分鐘內即到的快速救助服務,特別是對於居家老人出現的緊急患病、緊急突發情況提供有效救助。目前,市紅會已建成16家應急救護教育培訓基地,全市累計130萬餘人次取得培訓證書。未來五年,將不斷創新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內容,形成行業特色的培訓“菜單”和標準課件,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同時進一步優化技術標準、執行標準、考核標準。力爭到2023年,救護員證、技能證累計獲證率達到常住人口的10%。

  近年來,本市建立了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救援網絡,納入城市應急體系,列入市應急委、市安委會成員單位。同時,本市建立了市區備災物資儲備庫,健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全市先後組建了20余支800餘人骨幹救援隊伍,購置了20余類救援裝備。李寶峰透露,區級紅十字會將建立1至2支專業化應急救援隊,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小分隊,達到隊員實名化、日常訓練和救災演練常態化。同時,本市還將健全完善救援隊伍培訓和管理機制,積極推動區級備災應急儲備體系建設,力爭實現每個區紅十字會都建有一個備災應急倉庫。

  目前,市紅十字緊急救援中心建立了城市立體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形成國內與國際、地面與空中、長距離與短距離救援格局,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列為首批21支國家級救援隊之一。市紅十字緊急救援中心還推出了“一分鐘處置模式”,與120、110、122、119聯動,搶救傷者與處理事故同時進行。今後市紅會將加強與應急管理、氣象、自然資源、水利、公安、衞生健康等部門溝通協調。

  李寶峰透露,未來,本市將擴大公交、地鐵、郵政、車站等公共場所紅十字急救箱的覆蓋率。繼續探索賑濟救災家庭包(箱)、臨時避難所、心理救援等救災賑濟模式。紅十字急救箱配有口對口呼吸膜、一次性手套、三角巾、創可貼、醫用棉簽、醫用紗布等多種急救用品。當市民遇到突發意外情況時,可使用這些急救用品自救互救,減少人員傷亡。

  此外,市紅十字會將繼續打造“愛心相髓”“生命接力”“益起獻血”等品牌,要加強造血幹細胞捐獻資料入庫志願者的回訪和再動員工作,每年招募入庫志願者不低於5000人,爭取在五年內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有效庫容達到16萬人份以上。同時,還要探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開展“互聯網+遺體捐獻”,開通網上祭奠平臺,提供網上祭祀、網上掃墓、網上紀念等服務,爭取實現登記遺體捐獻志願者數量穩步提升。在無償獻血方面,則要推廣按區域、按血型建隊管理模式,調動公眾參與無償獻血自覺性,擴大無償獻血志願者隊伍。

  為提升紅十字組織公信力,市紅十字會將建立信息公開長效機制,推進信息公開常態化。建立健全捐贈款物查詢、公示、追蹤、反饋等機制,做到捐贈信息可查詢,款物使用有公開,運轉流程受監督。同時,嚴格執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主動邀請審計部門或有資質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對社會捐贈款物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審計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