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從“怕麻煩”變為“有共識”
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啟動和宣傳活動。新華社記者 丁磊/攝
記者日前從烏魯木齊市城市管理局(行政執法局)了解到,作為全國首批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烏魯木齊市在2020年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目前,該市已有垃圾分類小區34個。
近日,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在烏魯木齊的小區、學校、醫院等地,均在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通過宣傳教育、獎懲結合、全民參與,逐步擴大烏魯木齊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範圍。
積極引導居民參與
垃圾分類重在養成,貴在堅持。實施垃圾分類,需要全民參與。
7月14日,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東路億和興苑小區裏,被居民稱為“綠色小屋”的新型智慧垃圾分類房十分顯眼。記者看到,這個相當於一套小兩居的房子分別設置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玻璃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5個封閉式垃圾投放窗口。垃圾分類房還設有一個“舊衣物投放口”,供居民捐贈閒置衣物等。
記者看到,小區居民自行將垃圾分類投放到對應的垃圾分類窗口後,可獲得相應的積分,累積後可在附近的“綠+小屋”蔬菜副食品商店兌換商品。
“以前覺得麻煩,聽了介紹後,我感覺操作並不複雜,我們會給家裏的老人宣傳普及。其實,家裏放幾個小紙箱,就可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居民王小梅説。
居民楊婷表示:“垃圾分類不僅有利於廢物回收,還有利於提升居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家提前將垃圾分好類,可以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意識。”
據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環衛設施科科長王蕾介紹,水磨溝區首批有5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華凌公館小區第一個投用新型智慧垃圾收集櫃,後續將在各試點小區及學校等地擴大投用。
據了解,目前,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已在9個小區建成了類似的垃圾分類設施,該區正通過相應的激勵措施,引導居民逐漸適應這種新的垃圾投放方式。
垃圾分類從孩子抓起
日前,烏魯木齊市有關部門正創新宣傳形式和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分類宣傳。並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幼兒園、小學、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教材或知識讀本,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教育體系,建立並實施校園垃圾分類檢查考評制度。
烏魯木齊市第三小學給孩子們佈置了主題為“做垃圾分類的‘時尚達人’”的創意作業。“佈置這樣的暑期作業,不僅是讓學生樹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理念,更希望通過‘小手拉大手’,提高家庭對垃圾分類的意識,為烏魯木齊文明城市加分。”烏魯木齊市第三小學德育主任張英非常期待暑期結束後孩子們帶來的驚喜。
烏魯木齊市80小德育主任任婷婷拿出了假期作業清單,關於垃圾分類的內容裏寫着:要求每個年級學生都要參加一次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在家給家長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到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實踐。
烏魯木齊市80小五年級學生木斯塔法·阿比提江已經在家準備了四種顏色的垃圾桶,和媽媽學習了如何分類垃圾。從假期第一天起,阿比提江就開始詳細記錄垃圾分類情況,同時將分類錯誤的垃圾進行記錄。
他説:“第一週錯誤特別多,之後就越來越清晰,出錯率降低。”
在烏魯木齊市79小西校區,垃圾分類已被安排進下學期的課程表。該校老師告訴記者:“我們的開學第一課、每週的主題班隊會、校園廣播等,都有關於垃圾分類的內容。”
烏魯木齊市79小西校區副校長蘇惠説,學校已經定制了四色垃圾桶,替換了原來的垃圾桶,下學期開學第一天起,孩子們在校園中就將開始執行垃圾分類,並要將此行為習慣帶回家,教會爸爸媽媽。
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教育局副局長朱景明説,轄區內30所學校將讓垃圾分類成為日常,通過孩子帶動家庭,通過家庭輻射周邊,也是形成共識的過程。
垃圾分類宣傳員醫院上崗
在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保潔員成為垃圾分類的宣傳員。該院總務處主任溫保輝介紹,醫院已經對保潔員進行了培訓,要求他們在打掃病房衞生時對垃圾進行分類。
看著保潔員分類,患者們的態度也從好奇到了解再到主動參與,有了很大變化。
“這是易腐垃圾,這是可回收垃圾,得先分好再扔。”在自治區第二濟困醫院(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老年病科·腎病科·內分泌科,住院患者李首蓮吃完飯後,就按照護士宣教的垃圾分類知識,將剩餘飯菜放進了易腐垃圾桶,將空純凈水瓶子放進了可回收垃圾桶。
該院的病區內,垃圾桶上都貼着“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字樣,方便患者區分。
“玻璃金屬飲料瓶,回收以後變寶貝。電池藥品殺蟲劑,都是有害的垃圾。”為避免投放出錯,護士將垃圾分類知識總結成朗朗上口的口訣,幫助患者記憶。
患者崔霞很快就掌握了口訣,成了垃圾分類能手。
“原來垃圾還分這麼多種類,可回收的垃圾經過再加工變廢為寶。”崔霞説,回家後要再買兩個垃圾桶,在家也分類投放垃圾。
新疆心腦血管病醫院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代表不同的垃圾類別。黃色垃圾桶放置醫療垃圾、黑色垃圾桶放置可回收的生活垃圾,紅色垃圾桶放置有害垃圾,如摔壞的水銀溫度計、電池、燈管等,最後由專人回收後集中處理。
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的花園中,擺放着“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樣的垃圾箱。在花園中休息的患者們邊看邊評論:“生活垃圾細化分類,這是進步啊!”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王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