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程昂:愛笑的快遞小哥有顆“公益心”

公益人物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7月01日 14:56 A-A+

在北京朝陽區石各莊,有一片擠滿了快遞和外賣從業人員的簡易住宅區。

為了找到程昂的住處,記者在這片區域足足轉悠了半個小時,地圖導航在錯綜複雜的衚同面前顯得有點“無能為力”。

採訪時,程昂剛從外面回來。“我每週六都會去小區看看,把有些住戶要捐贈的衣服收上來。”程昂説。他穿着乾淨利落,剛理過的短髮顯得很精神,説話時臉上總帶着微笑。

這是程昂堅持了將近7年的公益活動。每逢周末,他都會抽出時間上門收衣服,然後自費寄到內蒙古通遼市的一家民間公益機構。

“有客戶往山西寄一批衣服,但有兩次寄出去的東西被退回來了。”程昂了解到,這位客戶是把自家不穿的衣服都捐贈給了公益機構。為了了解快遞被退回的原因,程昂仔細查對收件地址,發現當時那個地方的快遞服務還沒到鄉鎮,由於收件人未能及時到縣城取件,所以郵件被退回。

“受家裏人影響,從小我就有個傳統觀念,就是做好事、積德。”程昂發現,類似的情況在他負責攬件的區域並不是個例。此後,每當遇到捐贈寄送的情況,他都只按成本價收費。“當時經濟能力有限,全部免費我還做不到。”程昂補充説。

2017年,程昂無意中在網上看到新聞:某些機構收到捐贈的衣服後,不是送去貧困地區,而是低價賣出去。這讓程昂很生氣:“我就感覺這種事特不道德,他們這是在把別人的善意當成賺錢工具。”

為了讓捐贈的衣服確實發揮作用,程昂開始自己聯絡接收地點。他在網上找到一個位於內蒙古通遼市的公益機構,“信息看著挺靠譜的”。為了進一步確認信息,他先讓在當地打工的朋友幫忙打聽,之後又找機會親自到通遼市核實。

從通遼回來之後,程昂開始在微信朋友圈宣傳説,自己對捐贈舊衣物的快遞免收運費。“我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快遞費我還是出得起,也算是盡我的微薄之力吧。”程昂説。

大家一開始都不太相信,程昂告訴客戶,只要你們把衣服洗乾淨就可以,“快遞費真不要錢”。慢慢地,人們捐贈的衣服開始多起來。

讓程昂印象最深的是前年收衣物的經歷。

當時是10月底,天氣已經有點涼,程昂騎三輪車來到客戶家後意外地發現,這個客戶家裏足足有三大包衣服。原來,客戶的朋友在學校當老師,聽説這件事後非常支持,就把消息發到了家長群,很多家長自發地把家裏的衣物拿到學校裏委託捐贈。

程昂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他每次寄去衣服之後都會收到表示感謝的短信,自己“心裏有種説不出來的感覺,感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除了熱心公益以外,程昂在快遞工作中也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經”。

來北京從事快遞行業之前,程昂在山東老家承包過裝修活,開過飯店,走街串巷賣過西瓜。工作了幾年之後,程昂對服務行業有着自己的理解。對人禮貌、注意形像是他總結出的經驗。

“我喜歡和人打交道。每天接觸不同的人,有些人見得多了就處出感情了。”程昂微笑着告訴記者,他認為,快遞行業和外賣不同,外賣只需要安全及時地送到即可,但快遞卻需要和客戶處好關係,讓他下次寄件的時候“想得起你”。

為了贏得客戶的好感,程昂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他舉例説,到客戶家敲門時,“要先輕輕地敲兩下,如果沒回應,再稍微加重一點,上去就猛敲容易讓人反感”。

除此以外,程昂對自己的形象也很在意,“要收拾得利利落落的,別人見了才不致討厭你”。有一年聖誕節,公司辦活動發了幾個聖誕帽,程昂就琢磨如何利用一下,於是他專門剃了頭髮,戴着聖誕帽“滿大街給人送快遞”。他説:“這樣搞得特別一點,就能讓人過目不忘,下次寄快遞馬上就會想到我。”

程昂已經在北京當了8年快遞小哥,在他眼中,快遞行業雖然辛苦但也很充實。(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楊寶光)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