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熱血大媽”8年堅守獻血小屋

公益人物 來源:北京晚報 2019年06月27日 09:24 A-A+

圖片

常向明在為獻血者配製糖水

“您是第一次獻血嗎?獻血常識了解一下。想不想加入中華骨髓庫?”在西單聯通大廈獻血方倉,有這樣一個身影:面對獻血者,她和藹可親;面對來諮詢造血幹細胞留樣的年輕人,她又十分嚴肅,提醒每個人考慮清楚……她叫常向明,是西城區紅十字會“牽手希望”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隊隊長。8年來,她和30多位志願者一起堅守西單獻血小屋,曾在一天內收集血漿300多袋。常向明説,獻血志願服務和其他門類的服務不同,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而最重要的則是堅持。

一張招募啟事開啟8年“熱血”生涯

上午10點,常向明來到位於西單聯通大廈前的獻血方倉。顧不上喘口氣,常阿姨換上紅馬甲就坐到了服務台前。不一會兒,一對年輕人來到常阿姨面前:“您好,我們想獻血。”看著情緒高昂的小夥和姑娘,常向明拿出表格,逐條詢問並指導兩人填寫。面對女孩,常阿姨會提醒一句:“一會兒別緊張,獻血結束後我們的志願者會為您送上一杯糖水。”

標誌性的微笑、清晰的話語、洪亮的聲音……在志願者們眼中,62歲的常向明是一位特別會勸導獻血者,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講清注意事項並打消對方疑慮的“能人”。談起自己和獻血小屋的緣分,常向明提起了一張招募啟事。2010年,西城區紅十字會為挽救白血病患者招募志願者,在各個街道下屬的社區貼出“招募令”。常向明和幾位姐妹被家門口的啟事吸引了。

“我從啟事上了解到,許多患者因為不能及時找到相匹配的造血幹細胞而耽誤治療,還有人在等待中失去了生命……”常向明説,那是她第一次感覺血液病、白血病距離自己這麼近,心中不禁一震。

“如果我可以勸一個健康的人獻血,並且加入中華骨髓庫,就有可能挽救一個家庭。所以我當時就決定要加入這個隊伍。”常阿姨説,培訓的序幕一拉開,她和幾位姐妹都含糊了。血液類型有多少種;不同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獻血前後要注意什麼;如果在獻血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該如何應對……一個又一個專業知識讓不少志願者打了退堂鼓,可常向明硬是橫下心,沒掉隊。“那段時間天天就是抱著書、材料學習,背誦。隨身的書包裏有一沓小紙條,抽出時間就拿出來看看。”

不到1個月的時間,常向明如願穿上了紅馬甲,到西單獻血小屋上崗了。“一開始膽子小,都不敢看獻血者”,常向明説,剛開始她和獻血者之間基本沒有互動。後來慢慢地開始觀察每一位獻血者,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態調整話語和聲調,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高效方法:“來獻血的人,都已經做好準備了。我們並不用過多勸導,只需用熱情打消人家的疑慮,用專業解答對方的問題,用細心做好服務。照這麼來,準成。”

千里送“快遞” 和“死神”搶時間

除了指導獻血,勸人進行“造血幹細胞留樣”是常向明和志願者們的另一項重點工作。“一份造血幹細胞就是一份生命的希望,配型成功非常難,如果不增加樣本和基數,很多血液病患者就等於被判了死刑。”常向明説。

別看“造血幹細胞留樣”只需要在獻血後再抽出6毫升血樣就可以了,但對於很多獻血者來説,這卻是很難跨過的一道心理關。“很多人獻血積極,但一説造血幹細胞留樣就退縮了,覺得一旦配型成功,就得抽骨髓。”常向明坦言,每次遇到這樣的獻血者,她都會耐心講解一番:“不需要抽骨髓,也不會給捐獻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損害。”同樣的話,8年間常向明説了不下幾千遍。“有些人能看出來有顧慮。只要在是否願意捐獻這個問題上選擇‘考慮考慮’或者‘徵求家人意見’的,我都不建議對方當時留樣,會勸他考慮清楚再來。”常向明直言。

2015年,常阿姨代表志願服務隊攜帶一份造血幹細胞,從北京飛往廣州,為等待手術的患者當了一次生命“快遞員”。常阿姨清楚地記得,捐獻者是個21歲的小夥子,在採集時,小夥子臉上一直挂著笑:“太幸運了,這麼多人中,只有我和他配型成功,這是多麼大的緣分啊,我一定得救他。”

當天中午,懷揣著“熱乎乎”的造血幹細胞,常向明登上飛機。“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懷抱著裝有幹細胞的保溫箱,常向明就像抱著寶貝疙瘩一樣,不錯眼神地盯著。按要求,常向明要定時均勻搖動保溫箱,一次次地搖動一下把周圍乘客的好奇心給勾起來了。“您這裡面是什麼寶貝呀?”

常向明激動地説:“有人等著它救命吶,這就是生命的種子……”得知實情後,不少乘客都對常向明投來敬佩的目光。一位老先生還主動走到常向明面前説:“我老了,做不了造血幹細胞捐獻了。可我一到家就動員兒子去留樣。”

當天晚上,常向明和同伴成功抵達患者所在醫院。“當時患者已經進無菌艙等待了,見到我們這些來自北京的志願者,患者的妻子眼淚一串串往下掉,激動得都有點兒語無倫次了,一直喊著有希望了,有希望了!”常向明説。

繼續堅守 直到幹不動為止

如果説這次造血幹細胞的護送讓常向明直觀地感受到自己志願服務的價值,那麼前不久參加的“彩虹計劃”志願服務,讓她感受到的就是時間緊迫。

活動中,常向明和其他志願者走進醫院,把禮物送給患有血液病的孩子們。可有些禮物一直沒被領走,原來,本該得到禮物的孩子已經去世了,“我的眼淚一下就止不住了,既心酸又無奈,如果配型成功,那這個孩子就不會走了。我就想著,今後做志願,一定要賣力再賣力,因為多一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這些孩子就多一分希望!”常向明説。

如今,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和常向明一樣加入到了“牽手希望”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隊。“我們現在常備軍有30多位,很多人都是利用上班間隙來服務的。”常向明説,有一位在大興一家醫院工作的護士,經常下了夜班後趕來服務,一幹就是4個小時。還有的隊員下了中班後本可以回家休息,卻選擇穿上紅馬甲來西單獻血小屋盡一份力。

“我們這個獻血點是常設的,所以必須保持人員穩定,不能來了做做樣子就走,每個班次都是4個小時。能夠堅持下來特別不容易。”常向明告訴記者,現在和她一樣堅持了8年的就有十幾位。近年來,不少90後、95後甚至00後的隊員也加入進了隊伍。“我們最小的隊員才上初中,別看歲數不大,也可以給獻血者普及造血幹細胞知識。”

8年來,常向明每週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噹噹,老伴笑稱她“比國家領導人還忙”,但常向明樂在其中,要是哪周閒下來了,心裏還空落落的。常向明在外忙碌,電動車是她離不開的“坐騎”。幾年間四處跑,光車就換了兩輛,“總覺得電不夠使,還想再快一點兒,再多做一些。”常向明覺得,能夠給別人帶來生的希望,自己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她坦言,自己會一直在西單的獻血點等著“有緣人”的到來,直到幹不動為止。(記者 張驁)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