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情備忘錄》第七集:民生縱橫

CCTV.com  2009年12月27日 15: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這是2009年一個普通的冬夜,湖南湘雅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掛號大廳很快擠滿了人,這時是淩晨五點半,離醫院開始掛號還有一個半小時。如此排隊掛號的景象,在這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上演。

    在我國很多中心城市的著名醫院,這種景象早已經成為一道難解之題,一號難求,映襯在每張通宵達旦,徹夜等待的疲倦面龐上。

    但是就在同一個城市的另一端,和大醫院的“門庭若市”相比,我們也不難找到社區醫院這樣“門可羅雀”的景象。

    “看病難”背後是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更是醫療資源總體不足的客觀現實。第四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有38.2%的群眾有病不去就診,有21%應該住院而不住院;僅佔世界的2%的醫療資源中,80%在城市,20%在農村。基層缺醫少藥的狀況還沒有真正改變,不少百姓長途跋涉,異地就醫,更增加了就醫困難。

    這裡是寧夏固原地區的炭山鄉,我們國家最貧窮的地區之一,百姓辛苦勞作一年往往只能解決溫飽,年均收入只有1700多塊,看一次大病卻要花掉好幾千,他們唯一的企盼是:不敢生病,不能生病。

    在我國不少農村,都有這樣一句話:“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醫院抬”。面對高昂的藥費和高貴的生命,2006年,寧夏推行醫療改革,用“統一招標,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的藥品“三統一”模式,將當地藥價幾乎砍掉一半。

    寧夏這一舉措一年為當地600萬百姓節約了3.5億元,就在寧夏、江蘇等地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09年5月,牽動全體中國人神經的醫療改革方案,歷時兩年,“千呼萬喚始出來”。8500億的財政投入讓“增加政府投入”不再只是一句空話,“全民醫保”也不再只是夢想。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今,養老、醫療和住房成為百姓之間談論的永恒話題。

    廣州的朱千培、馮春娣夫婦,一家四口在這個陰暗狹小的房間裏已經生活了很多年,20平方米的空間是全家人每天生活的全部範圍,房子對於他們來説,就像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20平米,狹小得甚至沒有兩個孩子學習玩耍的空間,在這張小黑板上寫字畫畫成了孩子最常玩兒的遊戲。而幾乎每次,孩子畫的都是同樣的內容—樓房。

5/7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