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情備忘錄》第六集:山水之間

CCTV.com  2009年12月27日 10: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姚景源:在下面有些地區我確實看到,比如説,我們現在的這個江河,我們的河流,我們的水污染,我是在60年代後期,我下鄉作為一個知識青年的時候,我印象非常清楚,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喝河裏邊的水,可以喝江裏面的水,但是,現在,我們誰還敢再直接地飲用江河和小溪的水呀。現在我們城裏的人,我們幾乎離不開桶裝水,離不開瓶裝水。瓶裝水桶裝水,現在這行業年産值已經過億。我們搞經濟發展我們為了什麼,我們經濟發展,最終就是讓每一個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那麼,顯然幸福生活,不能建立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之下。

  世界經濟發展史已經表明,各國在工業化推動下的經濟發展,必然伴隨著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今天,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中國,在産品行銷世界的時候,同樣不可避免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工業化帶來的污染。

  國家環境保護部WTO環境與貿易工作領導小組的專家曾經做出過測算:在“十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硫高、中污染行業産品的出口約佔總出口額的40%,而化學需氧量高、中污染行業産品的出口占總出口額的44%。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中顯示,這一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佔當年GDP的3.05%。

  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曾經説過,環境保護仍然滯後於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關鍵問題,環保工作正處於負重爬坡階段。

  英國的泰晤士河曾經因為工業污染被稱為歐洲的臭水溝,從1850年開始治理污染到2000年泰晤士河大馬哈魚回歸,歷時150年,耗資相當於約4000億元人民幣。

  德國的魯爾區曾經被稱為煤鋼基地,因為煤炭開採和鋼鐵重工業聞名於世,但是這裡的高污染高排放曾經使得萊茵河被稱為“德意志最臟的河流”。直到20世紀70年代,這裡才重煥生機。

  像這樣先污染後治理的例子以及西方工業國家一個個慘痛的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

  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經濟師謝國忠:中國借鑒別人走錯的路,利用現代的技術,有資本的充足,中國走一條更好的道路,中國只有這樣走,才能發展得比別人更好。

  姚景源:應當説,西方的工業發達國家,他們都是發展污染然後再治理。那麼,我們能不能這樣做呢,我們不能這樣做。現在到了21世紀,全球都在講環境保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那麼作為我們中國,我們有義務保護這個地球。我們也不能把一個惡劣的環境,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沒有這個權力,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呢?我們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來完成我們的工業化,來使我們的經濟得到增長。而且我們現在要看到,我們已經具備這個條件。比如説,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們經濟總量在去年就已經超過30萬億元。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我們再來發展,我們完全有財力,有實力。這是第一。第二呢,現在我們在科學技術問題上,我們也解決了這個問題。環境保護技術現在是日新月異,我們完全可以讓新的技術,來使我們處理好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的關係。

  環保、污染、生存質量等,這些過去在工業化字典裏並不存在的詞彙,如今頻繁地出現在我國政府的議題中。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首次對環境保護做出規定。

  1979年,我國第一部環境法《環境保護法(試行)》出臺。

  1983年,環境保護被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誕生。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開始施行。

  到2008年為止,我國共簽署了50多項涉及環境保護的國際條約。

  1978年成立的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在1982年,成為當時的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下的環境保護局,1987年,改為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8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這一切,都在準確無誤地表明,環境保護工作者,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是發生在2006年7月的一件事情。剛剛上任一個月的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在河南汝州的一個氧化鋁項目的工地上,對當地的環境保護局局長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評。當時這個項目耗資已經3。6億,工程建設了近一年,但是始終沒有做環境評價。

2/4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