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9日 14:28 來源:
2006年春節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為全國電視觀眾奉獻上一道文化饕餮大宴——CCTV首屆賽寶大會,時隔今日難以忘卻,每每回想起來總有説不盡的興奮,一件小小的邛窯水丞讓人刮目相看,原來它就是銅紅釉的鼻祖,後來鈞窯因此帶紅而價值連城;一支貌似尋常的骨笛,用它七聲音節的標準發音,把中國五千年音樂史又向前推進了三千年;一壇綠色的液體竟然是西漢的美酒,至今尚存的濃郁酒香道出了“燈紅酒綠”的原由,這一幕幕影象無不讓人驚嘆和回味。
收藏捧出五千年文化 賽寶留住八萬里春光
這兩句話是首屆賽寶大會開場的一幅對子,記得史樹青先生來到節目現場第一眼就看到了,當時他還非常興奮地為大家做了解釋:收藏捧出五千年文化指的是歷史,是時間;賽寶留住八萬里春光指的是地域,是範圍,人們常説縱橫八萬里,上下五千年,説的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它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標誌。CCTV首屆賽寶大會就是在這樣的標誌下,搭起了舞臺,拉開了帷幕。
參加賽寶大會的寶物是從全國三萬多件民間收藏品中逐層篩選出來的,全國有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參加,歷時三個月,活動規模在民間收藏史上當數首次,如此規模的民間尋寶行動本身就構成了節目的一大看點,無論是參與到其中的收藏者,還是期待結果的電視觀眾,共同把目光聚焦在了2006年春節初一到初七的晚上。
首場賽寶的開場秀取名“南唐夜宴”,通過演員們的形體語言展示繪畫名作《韓熙載夜宴圖》,只見一群身姿婀娜的“宮女”,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在大屏幕不斷變化的繪畫場景中,揮動長袖穿梭于歷史與現實之間,一幅“夜宴”的立體圖卷瞬間呈現在觀眾面前。《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時期的畫家顧閎中創作的,它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和傑出藝術成就的古代人物畫精品,能夠完好保存下來十分難得,現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堪稱鎮院之寶。可以試想,即使是當時正在“闔家歡樂舉杯忙”的人們,也會被這道文化盛宴所吸引。
入選首屆賽寶大會的36件藏品分六場展示,不少藏品令人記憶猶新。第一場中有一件唐代的書法作品,寫的是佛名和經卷的名字,作品橫146厘米,縱26厘米,字體為楷書。持寶人是一位來自青海的八旬老人,提起藏品的來歷老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約六十年前,在酒泉工作的父親,從舊貨市場上發現了這卷經卷,當時有個英國的古董商也在場,打算出5個大洋買下來,而他父親的月工資只有3個大洋,情急之下,他父親把買價提到了10個大洋,最後東湊西借終於買下了這件作品。後來評委會專家認為,這是一件唐代初期由經生抄寫的佛經名卷,所謂經生就是寺廟裏專門為還願者抄寫經卷的人,後來由此派生出書法的“經生”體,這件作品出自敦煌,代表了初唐時期寫經的面貌,用紙是唐代標準的硬黃紙,上面的字跡用墨很濃,但筆意靈活,應該是經生高手的作品,遺憾的是它是一個殘卷,完整的話可以夠得上一級文物。後來我們了解,敦煌的寫經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國內存留不多,從這個意義上説,如果這位老人不把這件藏品捧上賽寶的舞臺,我們豈能與觀眾朋友們一起共同看到唐初敦煌的寫經面貌,又怎能聆聽那段耐人尋味的收藏故事呢。
首屆賽寶大會我們向觀眾朋友展示了玉器、瓷器、木器傢具、金銀銅器以及書畫五類藏品,它們通過自身所附載的豐富歷史信息和藝術感染力,跨越“上下五千年”,輻射“縱橫八萬里”,為我們延續著歷史的記憶,講述著華夏的文明。玉器是賽寶大會的首選品類之一,因為從它誕生之日起,佩玉跟人們的生活就沒有分開過。節目中有一件白玉繩紋手鐲,它是在一塊整玉上,利用透雕形成的三根彼此獨立又相互纏繞的類似繩狀的鐲子,戴在手腕上能隨著手臂的擺動發出清脆的聲響,似乎在提醒佩玉者,行為舉止一定要溫文爾雅,這是玉文化的一種外化。這件玉鐲是明代晚期的,戰國和漢代都曾出現繩紋玉鐲,在《拾玉鐲》這出講述明代愛情故事的名劇中,玉鐲充當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信物和“媒人”仲介,如此內含豐富的玉器比比皆是,它們構成了我國獨特的賞玉和佩玉文化。所用玉料出自新疆崑崙山南麓的和田,一千多年來和田玉被廣泛使用,遍及大江南北,以羊脂白玉最為珍貴,和田玉料本身也成為玉器品質的重要評價特徵,而雕琢如此複雜的玉件絕非一般工匠所為,透過這件玉鐲我們獲得了這麼多的信息,這種超出日常生活經驗的體驗,構成了賽寶大會的一個又一個看點。
賽寶大會成功原因很多,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通過這種形式打開了民間收藏的寶庫。儘管我們從30000件報名藏品中只選取了36件,儘管這36件還不能代表民間收藏的最高水平,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之前大家還在擔心”的事實——民間確實有珍寶,從入選節目的 36件藏品看,有70%分別達到了一、二、三級文物標準,有些藏品的珍貴程度還相當高,獲得金獎的黃花梨圍欄杆供桌就是難得一見的古代傢具珍品。供桌由食桌演化而來,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桌面上擺放的食物或酒器掉落地上,傳世的帶圍欄供桌在清代就已經很少見了,而供桌的圍欄也演化成了攔水線,這張供桌的存世自然成為了稀罕之物。清華大學教授、明式傢具研究專家陳增弼先生認為,“從歷史上看,南宋蕭照的《中興禎應圖》上有一個帶欄杆的供桌;山西大同有一個元代中統二年的李氏崔瑩墓,出土了一件陶器模型的上面也是一個供桌,這個供桌是三面帶欄杆的,另外從金元時期的壁畫上也能看這類供桌,但是現在國內外所有大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都沒有第二件這樣的傢具,這件黃花梨供桌很可能是孤品”。正因為如此,這件傢具被收錄到王世襄先生編著的《明式傢具研究》一書。
確確實實還有很多好的藏品,因為各種原因還沒能與觀眾朋友們見面,但是我相信通過這樣一種形式,這樣一個平臺,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收藏家捧出他們的珍寶,在春節期間與全國電視觀眾共同分享。
寶載中華史光前耀後 歲承世紀春繼往開來
在首屆賽寶大會晚會現場,一幅對聯赫然醒目,“寶載中華史光前耀後,歲承世紀春繼往開來”,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下一屆,原因有三:一是首屆留下的遺憾太多了,我們不會甘心;二是觀眾不會滿足,我們仍需努力;三是傳承中華文明,我們責無旁貸。十個月以後,第二屆賽寶大會又要啟動了,人們不禁要問第二屆我們能看到什麼,現在還真不好回答,不過在前一段時間我注意到了幾件藏品,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靈感,一件是把酒壺,説起酒具,無論宋元還是明清,無論是金屬的還是瓷質的,可能都沒有超出觀眾的收視經驗,自然也不足為奇,但是這把酒壺非同一般,它可以同時盛放兩種酒,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機關控制任意選擇,這使我想起了《水滸傳》中放倒英雄漢的故事,過去都是聽説有這樣的酒具,但是很少有人見過,它是什麼樣的一種機關設置,它又因何而來,的確是件有趣的器物。另外一件是玉琮,這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玉雕,古代先民用它作為禮器與天地神靈進行溝通,無論從玉的使用功能還是形制特徵,人們也不會感到有什麼稀奇,但是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肉眼看不清的東西,在放大鏡下,你會驚奇地發現器身上雕刻的饕餮紋飾,精美程度令人嘆服,無法想象三四千年以前人們用什麼來完成如此傑作呢。平凡是普遍的,不凡是特殊的,這種平凡中的不凡難道不應該出現在賽寶大會上嗎。
2007年春節期間播出的賽寶大會,與上屆比較,除了寶物的不同之外,我認為至少要有四個變化,第一個變化是藏品的來源將分別出自私人收藏、古玩市場和私人博物館,這三部分幾乎涵蓋了民間收藏的活動空間;第二個變化是在專家評委會設立的金銀銅獎之外,單獨設立了三個單項獎,由來自收藏組織和古玩業界的代表現場投票産生,增加了觀眾參與;第三個變化是參加節目的單位代表將由上屆的28個省,擴展成30多個城市和40家國內有代表性的古玩市場,增強了地域代表性;第四個變化是除了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傳統主流文物藝術品外,將考慮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的內容,擴大了文化內涵的包容度。
第二屆賽寶大會一共七場,六場賽寶各90分鐘,一場晚會120分鐘,寶物身世故事和其價值揭秘將作為賽寶的核心構成,而晚會將在“中華之光、盛世收藏”的主題下,以國寶、家寶、傳世之寶,珍藏、鑒藏、盛世收藏為線索展開,中間將公佈金銀銅獎和單項獎。上一屆賽寶晚會,我們在節目現場設計了五個寶箱,分別賦予了它們“看”、“聽”、“品”、“觸”、“感”五個功能,試圖通過我們的感知與歷史建立一種親切一種接近,讓我們感覺到歷史並不遙遠,寶物就在我們身邊,通過寶箱這一視覺形象的建立,把一段段久遠的歷史用看、聽、品的方式進行了解讀。其實任何一件寶物都祖先智慧的創造,正所謂“天工開物”,我們將借助這樣視角,在第二屆賽寶大會晚會上,為觀眾朋友們奉獻更加驚奇和震撼的“寶中寶”。
網友“賽靈閣”看過《賽寶大會》以後,在央視論壇上給我提了個建議,“希望把未來的賽寶大會辦成一個全國性的收藏‘運動會’,有賽制,有程序,有規則,有組織,有項目,有裁判,進而觸發又一個全國性的收藏熱潮”,看過之後不無道理,他希望我們把賽寶大會做成規模,做成品牌,這也是全國電視觀眾對我們的期望。CCTV第二屆賽寶大會目前已全面啟動,藏品徵集和篩選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節目將在2007年春節期間與全國電視觀眾見面。在此衷心感謝所有參與和支持我們節目的觀眾朋友,感謝我們的專家評委,感謝參加過和正在參加我們節目的各地收藏組織和收藏家們。保護好有限的文物資源,既是今天我們的需要,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賽寶大會》總導演 李建偉
責編:劉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