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連晚報]“琴童”父子演繹現實版“和你在一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8日 14:55 來源:

  時間:2006.10.24

  大連晚報

  稿件記者: 徐瑾 實習生 鄒茜 羅曉娜

  “專題片裏的琴聲都是宋徽中自己拉的嗎?”“在這個動人的故事後面,現實中的宋徽中是怎樣長大的?我想以他的成長經歷教育我的孩子。”10月20日晚,央視10套《講述•文明中國》播放了以大連市小學生宋徽中拉琴籌款為題材拍攝的專題片《琴童》。《琴童》故事讓很多人落淚,市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家也格外關注。

  在一年多的跟蹤採訪中,記者了解了這一家人的很多故事。宋徽中的學琴經歷,和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宛如現實版的“和你在一起”。

  一生的遺憾──愛小提琴卻無緣學琴

  10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宋徽中家的時候,小徽中正在滿頭大汗地練琴,他的父親宋文濤則坐在一旁監督。“徽中,你這個音符沒拉準。”在記者聽來流暢的旋律中,宋文濤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毛病。

  記者和宋文濤的對話就是從小提琴開始的。“説實話,拉小提琴是我最大的夢想,但是我和小提琴卻沒有緣分。”回憶起往事,宋文濤不勝感慨。他告訴記者,自己出生於1956年,當年,宋文濤一家6口全都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生活。但年幼的宋文濤卻對音樂異乎尋常地熱愛。“我舅舅有一把二胡,但舅舅十分愛護它,從來不讓我碰,我只能偷偷拉幾下。”

  10歲那年,宋文濤的母親拗不過他,花5分錢給他買了一支笛子,宋文濤的少年時代就是在笛聲中度過的。“我13歲那年全家被下放到普蘭店農村,鄰居是一個知青,從他房間裏常常傳出一種美妙的旋律。後來我才知道,那種樂器叫小提琴。”小提琴的旋律在年少的宋文濤心裏扎了根,但當時貧寒的家境卻無法滿足他的心願。

  宋文濤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宋徽中身上。

  “專題片裏的琴聲都是宋徽中自己拉的嗎?”“在這個動人的故事後面,現實中的宋徽中是怎樣長大的?我想以他的成長經歷教育我的孩子。”10月20日晚,央視10套《講述•文明中國》播放了以我市小學生宋徽中拉琴籌款為題材拍攝的專題片《琴童》。《琴童》故事讓很多人落淚,市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家也格外關注。

  在一年多的跟蹤採訪中,記者了解了這一家人的很多故事。宋徽中的學琴經歷,和他與父親之間的故事,宛如現實版的“和你在一起”。

  一生的遺憾──

  愛小提琴卻無緣學琴

  10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宋徽中家的時候,小徽中正在滿頭大汗地練琴,他的父親宋文濤則坐在一旁監督。“徽中,你這個音符沒拉準。”在記者聽來流暢的旋律中,宋文濤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毛病。

  記者和宋文濤的對話就是從小提琴開始的。“説實話,拉小提琴是我最大的夢想,但是我和小提琴卻沒有緣分。”回憶起往事,宋文濤不勝感慨。他告訴記者,自己出生於1956年,當年,宋文濤一家6口全都靠父親微薄的工資生活。但年幼的宋文濤卻對音樂異乎尋常地熱愛。“我舅舅有一把二胡,但舅舅十分愛護它,從來不讓我碰,我只能偷偷拉幾下。”

  10歲那年,宋文濤的母親拗不過他,花5分錢給他買了一支笛子,宋文濤的少年時代就是在笛聲中度過的。“我13歲那年全家被下放到普蘭店農村,鄰居是一個知青,從他房間裏常常傳出一種美妙的旋律。後來我才知道,那種樂器叫小提琴。”小提琴的旋律在年少的宋文濤心裏扎了根,但當時貧寒的家境卻無法滿足他的心願。

  母親最知道兒子的心。宋文濤20歲那年,母親託人從大連給他買了一把小提琴。“當年買那把小提琴花了20元錢,那是我們一家6口一個月的生活費。”有了小提琴後,宋文濤就拜鄰居知青為師學琴。可是他還沒有學會拉音符,徵兵開始了,宋文濤也入了伍。

  一句話的決定──

  孩子圓了父親的夢

  隨後,宋文濤跟著部隊到了雲南,那把令他魂牽夢縈的小提琴則被留在了普蘭店農村的家中。“到今天為止,我只會拉空弦,一首曲子也不會拉。”宋文濤遺憾地説。從部隊復員後,宋文濤到大連港寺兒溝港務公司做了一名司機。隨後他結了婚,有了孩子,小提琴的往事被漸漸淡忘。

  1993年的一天,宋文濤帶著年僅6歲的小徽中到奶奶家玩。“當時我母親家要動遷,她正在收拾東西。一個用塑料袋層層包裹的東西引起了我母親的注意,打開一看,正是我的那把小提琴。”宋文濤説,因為年代久遠,小提琴的一根琴弦已經斷了,但在宋文濤眼中,這把琴正如他心中被塵封已久的夢想。

  “當時我母親拿著小提琴問我,還要不要了。”宋文濤則傷感地問兒子,你願不願意學。“我學,我願意學!”6歲的小徽中當時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小提琴,也不知道這把琴對於父親的意義,但是他快樂的回應讓宋文濤感到無比安慰。

  “就是從那時起,我把徽中送到少年宮的小提琴班,我清楚記得當時的學費是半年240元錢。”宋文濤説。也就是從那時起,小提琴成了小徽中生活的一部分。

  一腔慈父情──

  為培養兒子去看澡堂

  年幼的小徽中難免淘氣貪玩,為此他沒少挨父親的巴掌。“我記得徽中學琴半年後,有一次參加少年宮的演出,4個孩子合奏小提琴曲《白毛女》。但是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徽中竟然還不會背譜子。”宋文濤給兒子下了死令:不背會譜子就別睡覺!就這樣,宋文濤拿著拖鞋站在兒子身邊,背不出來就打一下。到夜裏11時,小徽中終於流著眼淚把譜子全部背了下來。“説實話,打兒子我也心疼。但是我就是要讓他知道,學一樣東西,就必須堅持做到最好。”宋文濤説。

  為了讓小徽中克服拘謹,培養他的表演能力,宋文濤帶著他到自家周圍的小飯店拉琴。“每次我都跟老闆説,我們不要錢,就是想讓孩子鍛鍊鍛鍊。所有人都給我們提供方便。”宋文濤説,剛開始小徽中十分害怕,拉琴的時候出錯不説,還總是低著頭。可兩年多下來,周圍的小飯店都被他們爺倆跑了個遍,很多老闆也都認識了小徽中,每次他去拉琴,就給他買個雪糕當獎勵。而小徽中也在這種鍛鍊中成長起來,在多少人面前演奏都能做到神閒氣定。

  看著兒子拉小提琴一天天成熟起來,宋文濤又作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吃驚的決定──換工作。宋文濤原本在大連港寺兒溝港務公司做司機,一個月的工資近2000元,可是他卻主動向單位領導申請,放棄司機的工作,給單位看澡堂子。看澡堂的工資只有800元,而且都是些退休人員,所有人都對他的決定表示難以理解,可宋文濤卻有自己的“小算盤”。“我想,看澡堂子可以倒班,每值一個夜班可以休兩天,正好可以帶徽中上課,並看著他練琴。”宋文濤説。

  一家人的夢想──

  考入中央音樂學院

  為了不斷提高小徽中的琴藝,宋文濤夫婦還經常帶他去聽各種演奏會。2004年底,一位叫王中男的小提琴演奏家進入了宋文濤的視野。“王中男老師曾在東京藝術學院取得音樂博士學位,現在是大連大學的特聘教授,水平非常高。我當時就打定主意,讓徽中拜王中男為師。”隨後,宋文濤多次誠懇地請求,最終,王中男被他的誠意打動,收小徽中為學生。

  幾年下來,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小徽中的學琴費用和各種花銷不斷增加,每月都要花上近2000元。小徽中的媽媽也下了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在大菜市擺攤維持。“説實話,我們家現在一分錢都攢不下。”宋文濤告訴記者,為了兒子,他們夫妻倆拼了。小徽中也沒讓父母失望,在去年5月舉行的第五屆蒲公英中國青少年藝術新人選拔賽上,宋徽中憑藉一曲《金色的爐臺》獲得第一名。

  央視《講述》欄目編導李彥莉曾經學習過幾年小提琴,她表示,弦樂器的音準非常難找,對於父母都不懂小提琴的小徽中而言,沒有音樂氛圍卻能學習到這個程度,不能不説是個奇跡。對此宋文濤表示,他這幾年陪孩子上課也慢慢懂了樂理知識,加上平時總聽這方面的樂曲,“現在孩子哪拉得不對我都能聽出來”。

  今年9月,宋徽中升入了初中。談到將來的理想時,小徽中説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將來能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進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走專業路子,也是我們一家人的心願。我最佩服的是郎朗的父親,他為了培養兒子傾盡所有。”宋文濤説,眼下他們全家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我本人還有些銅鏡和古錢幣收藏,我想將來賣了這些收藏和房子來培養徽中。”宋文濤的目光裏透著執著。

  採訪後記

  宋文濤和宋徽中的故事,讓記者想起幾年前陳凱歌執導的一部電影──《和你在一起》。從年幼時就開始拉小提琴的孩子,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的父親,曆盡生活磨難卻全力打工為兒子支付學費的經歷……電影《和你在一起》感動了很多人,而宋文濤和宋徽中的故事則像極了電影裏的情節。

  “我很欽佩你,但並不贊同你的想法。”在接觸過程中,記者不止一次地對宋文濤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在記者看來,也許目標低一點,生活會更快樂。但宋文濤卻堅決地將這些歸納為“世界觀不同”。他説一定要做到最好,才不會後悔。這個普通父親的期望令人動容。雖然這種觀點不能複製到所有人的生活中,不是教育孩子的典範,也許正是有了這種決絕,才有了《琴童》的感人故事。無論如何,我願意祝福這對父子,祝福他們能實現自己的夢。

  新聞標題:小男孩再次拉琴賣藝救助殘疾雙胞胎

  新聞記者:徐瑾

  新聞時間:2006-7-3 21:01:20

  來自丹東的殘疾雙胞胎兄弟 小學生宋徽中頂著烈日拉琴

  ●宋徽中一年前曾為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同學在街頭拉過琴

  ●這次他還趕制出一幅巨型求助信懇請好心人幫助

  ●濱城眾多市民給雙胞胎兄弟捐款

  昨日上午,烈日難耐,可市圖書大廈門前,一個胖乎乎的男孩子拉響了悠揚的小提琴,表情專注又凝重。 這個男孩就是本報曾報道過的13歲小學生宋徽中。一年前,他為了籌款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同班同學,曾經也這樣在街頭拉琴。這一次,為了救助那對來自丹東的殘疾雙胞胎,宋徽中滿載愛心的琴聲再次悠揚響起。

  執著母親

  感動濱城市民

  7月1日,本報B9版以《一路乞討也要上京給兒治病》為題,報道了來自丹東市寬甸縣牛毛塢鎮愛林村的苦命母子三人。母親叫劉景英,她的一對雙胞胎兒子何新興、何新悅因為先天性腦癱導致雙腿殘疾,每天生活都離不開雙拐。看著兒子已經長成16歲的大小夥子,但每天只能在雙拐的支撐下生活,甚至連上廁所都無法蹲下,母親的心都碎了。

  瀋陽的醫生説,北京博愛醫院的教授能治療此病,看到希望的一家人到處打工賺錢。但父親的突然病倒讓這個希望也落了空。“媽媽,我們太想站起來了,我們出去求好心的叔叔阿姨幫我們吧。”孩子的渴望讓母親毅然拋下了一切尊嚴。“就是一路乞討我也要帶孩子去北京,我要讓孩子站起來!”就這樣,母子三人來到大連,雖然住最差的地方,吃最便宜的飯,但心中的目標讓母子三人滿懷希望。

  劉景英和雙胞胎兒子的故事經本報報道後,感動了很多讀者。“我看了4遍報道,每次都淚流滿面,我們應該幫助他們。”一位姓李的先生輾轉給本報記者打來電話時,聲音顫抖。李先生的話代表了很多市民的心聲,本報的熱線一次次被這些好心人撥通,大家共同的願望就是:幫助他們,讓雙胞胎兄弟站起來。

  愛心琴聲

  烈日下再次響起

  劉景英母子三人的故事同樣也感動了宋徽中。

  一年前,這名年僅13歲的小學生曾為了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同班同學,堅持在街頭拉琴籌款。在他的倡導下,他的同學得到救治,如今已經重返校園。同樣,他的義舉經本報報道後,也打動了很多人,他還被評為“2005年感動大連的十大新聞人物”,以及慈善總會的“愛心小天使”。劉景英母子的故事讓宋徽中作出決定,他要再次拉響承載愛的小提琴!

  昨日上午9時許,宋徽中在母親的幫助下將劉景英母子三人接到市圖書大廈門前。儘管烈日炎炎,可孩子仍舊頂著烈日拉響了手中的琴。記者看到,宋徽中面前擺著一個紙箱製成的“簡陋”的捐款箱,上邊寫著“好人一生平安”。下邊則壓著本報的報道。“這是孩子連夜做的。”宋徽中的媽媽告訴記者。

  為了此次籌款,宋徽中在父母的幫助下,還趕制出一幅“雙胞胎兄弟懇請好心人幫助”的巨型求助信。信中寫著:“我想幫幫這兩位哥哥,我要用我的琴聲來換取好心人的幫助。我想,如果全市的市民每人能捐出一元錢,這兩位哥哥就一定會得救!我替兩位哥哥謝謝大家!”

  濱城好心人

  溫暖母子三人心

  “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關於你們的報道,你一定要堅強,要相信你的兒子一定會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宋徽中的琴聲和孩子專注的表情吸引了很多人駐足。你10元,我20元,小小的捐款箱中很快盛滿了來自人們的愛。

  “大連的好心人太多了,我替兩個孩子謝謝大家。”劉景英的臉上寫滿了一個母親的無助和深深感激。她幾次欲跪下感謝,可看到宋徽中也要跪下又不得不站起身來。她眼中含著淚水告訴記者,本報報道此事後,有很多市民輾轉打聽他們的住處去看望他們。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女士給兩個孩子送來了500元錢,一位同樣患病的青年在自己的醫藥費中省出100元錢,也送到他們手中,還有的人給孩子買來了衣服、食物……

  從上午9時到中午12時,承載著愛和關懷的琴聲一直不曾停歇。宋徽中的舉動也感染了周圍的人。附近一小店的店主捐款後,還特地把支在門前的太陽傘挪了過來。可天氣實在太熱了,看著孩子滿頭的汗水,小店店主邀請宋徽中到店裏避一下太陽,宋徽中一言不發,只是搖了搖頭,手中的琴聲始終不斷。

  可長時間太陽照射,使他手中的小提琴不堪重負遭到損壞,琴音也走了調,宋徽中只好停止。“等把琴修好再來。”孩子的語氣中透著一股倔強。  《一路乞討也要上京給兒治病》後續報道

  新聞標題:12歲男孩街頭拉琴籌款救同學》後續報道 宋徽中把南極水送給小雲龍(圖)

  新聞記者:趙卓

  新聞時間:2006-04-12

  《12歲男孩街頭拉琴籌款救同學》後續報道

  宋徽中把南極水送給小雲龍

  ■文/本報記者 趙卓 圖/本報記者 歐陽洋

  4月11日早上,沙河口區興文小學的操場上,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升旗儀式。拉琴籌款救同學的12歲男孩宋徽中將承載了希望和友誼的南極之水鄭重交給得了白血病的同學遲雲龍。當遲雲龍接到宋徽中手中的南極之水,全校師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南極水行程1.2萬公里

  宋徽中告訴記者,4月6日,當他從劉萬恒叔叔及佟偉冬叔叔手中接過這瓶南極之水時,就決定要將這瓶行程1.2萬公里,跨越了大半個地球的南極凈水送給遲雲龍,希望他身體健康。“我聽兩位叔叔介紹,這瓶南極之水來之不易。因為這瓶南極水中包括兩種南極獨有的珍貴水源,一是中山站附近達爾克冰川的南極冰化水,享有‘會唱歌的南極冰’之稱;一是大明湖的純凈水,由於水源純凈,被稱為‘聖水’,不少人都笑稱能治百病。”

  “其實我有些捨不得。”宋徽中靦腆地笑著説。但是,如果這瓶水真能給遲雲龍的病情起到幫助,那他會非常開心。在將南極水遞給遲雲龍時,宋徽中説:“這瓶水裏裝有我和所有關心你的人的希望。”遲雲龍激動地表示:“這瓶水是希望之水,也是友誼之水,我要把它保存在書櫃裏,讓我和宋徽中的友誼長存。”

  記者看到,收到了南極水的遲雲龍顯得特別開心,笑容始終挂在他的臉上。遲雲龍説,他還偷偷地舔了舔南極水,“我覺得南極水有點甜”。

  希望南極水帶給孩子健康

  興文小學的馬校長説,4月6日,宋徽中拿到這瓶水後,她便接到徽中媽媽的電話,説孩子想將南極水送給遲雲龍。“孩子的這個舉動感動了我,感動了全校老師。”馬校長説,學校特地舉行了升旗儀式,希望聖潔的南極水真的能帶給遲雲龍健康和快樂。

  “遲雲龍回到學校已有一個半月了,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特別熱愛勞動。”作為兩名孩子的班主任申淑瑾老師説,每當她看到遲雲龍吃著大把的藥粒,她就很心痛,但遲雲龍卻始終能樂觀地對待,還經常要求值日、勞動。申淑瑾老師説,遲雲龍曾和她説過,現在他就想“好好學習”,這句話讓她難過地流下眼淚。“真希望南極的聖水帶給雲龍健康,讓這樣熱愛生活、樂觀、好學的孩子堅強地活著。”

  新聞標題:《12歲男孩街頭拉琴籌款救同學》後續報道 愛心創造奇跡,休學近1年後小雲龍重返課堂新聞記者:徐瑾 趙卓

  新聞攝影:歐陽洋

  新聞時間:2006-03-07 00:50

  聯絡方式:13074159500 xj_xuxu@sina.com

  新聞正文:

  陽光暖洋洋地照在操場上,一群活潑的小學生正圍成一圈踢毽子。

  “雲龍,該你了!”“雲龍,接住!”循著孩子們快樂的喊聲,記者在他們中間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遲雲龍。此刻,遲雲龍的小臉蛋紅撲撲的,滿是興奮。而就在半年多以前,這個孩子因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休學,臥病在床。

  重病孩子重返校園創造奇跡

  去年9月11日,本報以《12歲男孩街頭拉琴籌款救同學》為題,報道了沙河口區興文小學學生宋徽中為了救助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同班同學遲雲龍,在街頭拉小提琴籌款的事。文章見報後,宋徽中的義舉感動了很多人,來自學校、教育局、街道、慈善總會和很多素不相識的人紛紛伸出援手,為遲雲龍送來了一筆筆救命錢,遲雲龍因此得以重返醫院接受治療。半年過去了,當遲雲龍在今年3月1日開學時重返校園讀書的消息傳來時,所有人不得不感嘆,是愛心挽救了這個孩子,是愛心創造了奇跡!

  昨日中午,記者在興文小學的操場上,見到了午休時正和同學們一起活動的遲雲龍。“雲龍,累不累?”“不累,能重新上學我真是太高興了,我喜歡和同學老師在一起。”站在記者面前的遲雲龍,比半年前高出了一個頭,臉上的浮腫也消失了,活動起來也顯得很靈活。

  下午1時午休結束,隨著集合鈴聲響起,遲雲龍很快地站到集合隊列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如果不是老師關切的目光一直追隨著他,實在無法看出他是一個身患重病的孩子。下午的第一節課是音樂課,看見遲雲龍重新回來上課,音樂老師高興極了。做為文藝委員的宋徽中坐在第一排,而遲雲龍自然成了他的重點關照對象。兩個小夥伴腦袋湊在一起看同一本書,宋徽中還不時地糾正遲雲龍唱錯的地方,兩個孩子的臉上綻放著只有他們才懂的笑容。

  聽説自己委託《大連晚報》赴南極記者捎的南極之水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宋徽中興奮不已對遲雲龍説:“等南極之水帶回來,我們一同保管它。”

  渴望上學的孩子讓老師落淚

  談起遲雲龍重返課堂,興文小學的馬校長告訴記者,開學前,她和幾位老師一起去遲雲龍家看望了孩子。一進遲雲龍家,就發現桌上放著孩子的書包。“我們打開書包一看,發現裏面整齊地放著書本,連書皮兒都包好了。”馬校長説,大家當時一看到這個情形,就感動地落淚了。

  遲雲龍的媽媽説,退學後,孩子就一直渴望重新回到學校,開學前幾天,孩子就給同在六年級上學的姐姐打電話,詢問開學都需要準備哪些書本。“雲龍不僅把書本準備好,還把作業本也買好了。”遲雲龍的媽媽説,從那時起,孩子就天天背著書包在家轉悠,希望回到學校。“我看到孩子那麼渴望上學,所以才下決心讓他重新回到課堂。”而雲龍知道校長要來看他,特意把書包放在桌上,希望校長和老師能同意他回到學校。

  馬校長説,得知遲雲龍想重回學校的想法後,他們又拿到了醫院給孩子開的“病情穩定”的診斷證明。“我和學校其他老師一致決定,讓雲龍重返課堂。”“因考慮到遲雲龍家的經濟情況不好。”馬校長説,學校已減免了遲雲龍的學雜費、書本費及午飯費。“只要孩子身體允許,學校隨時歡迎遲雲龍。”馬校長説,孩子如果覺得累了,也可以隨時回去休息。

  遲雲龍的媽媽説,現在孩子每天都是獨自上下學。“孩子特別懂事,知道我身體不好,不讓我送他去學校。”

  近一年沒上課成績依然優秀

  遲雲龍的媽媽告訴記者,雲龍的病情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雖然他的血小板、白細胞等指數與正常孩子有很大的差距,但自從孩子重新回到學校後,精神狀態有了明顯的好轉。遲雲龍的班主任申老師説,遲雲龍回到課堂後,全班同學還給他舉辦了一個歡迎會,遲雲龍特別開心。“遲雲龍以前是個特別穩重的孩子,重返課堂後,天天都能看到他的笑容。”申老師説。

  申老師告訴記者,從去年5月休學至今,雖然遲雲龍已經近一年沒有上課,但這次重返課堂,老師都沒發現遲雲龍在學習上有跟不上的情況,而且各門功課都是“優秀”。遲雲龍的媽媽説,孩子以前學習就很好,得病後也沒有放棄學業,自己在家看書,而且學校的老師也經常到家裏為孩子指導、補習。

  遲雲龍告訴記者:“其他同學都上六年級了,我也要和他們一樣,我不能留級。”雲龍的媽媽説,是宋徽中的舉動感動了全社會,給雲龍捐款,才讓孩子有了好轉。今後,她一定要照顧好孩子,回報社會。

責編:劉子瑜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