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竟報]教授北京賣大米遭冷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13:50 來源:

  2006年1月4日新聞6版

  “大米拉到北京一個星期了,還沒賣出去。我自己想想,直想哭。”1月2日,北大資源賓館三樓一間會議室裏,主持會議的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慧麗開門見山,説出了自己的感受,也擺明了自己召集會議的目的───賣大米。

  參會的有何慧麗請來的一些大學教授和學生,也有自願來聽講座的工程師、公司職員,還有農民。

  聽了何慧麗的話,有人笑起來,但顯然並無惡意。教授賣大米,而且賣不出去,這讓何慧麗本人感到苦惱。

  坐在何慧麗兩側的是兩位一起來北京賣大米的河南蘭考農民,他們説:“這是焦裕祿帶領我們蘭考人開墾的土地,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種出了無公害大米。如果賣不出去,也對不起這片土地。”

  一星期只賣出了100多斤

  2003年, “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在河北定縣創辦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並在更廣地區開始了名為“新鄉村建設”的實驗。曾因焦裕祿而聞名全國的河南蘭考,鄉村建設實驗因此展開。目前,蘭考6個鄉6個村成功組建了5個農民文藝隊、1個老年協會和4個經濟合作社。

  其中,三義寨鄉南馬莊村經濟合作社開發的無公害大米項目,已成功申請到了農業部10萬元專項資金,農民們改變了單幹的方式,組織起來,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們的監督指導下生産出無公害大米。

  這場實驗的主導者、蘭考縣挂職副縣長、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何慧麗有一個想法:要讓農民從中得到實惠,要讓消費者買到真正的無公害大米,而不能讓商販們從中摻假。

  去年12月22日,何慧麗帶著兩位農民來到了北京,還拉來了10噸“鑫合”牌無公害大米。

  然而,一個星期過去了,昨天何慧麗告訴記者,他們只賣出了100多斤。

  溫鐵軍:為大米寫“推薦信”

  參加會的人都拿到了一張宣傳頁,白紙黑字,看上去有些簡陋。宣傳頁的最後不是廣告語,而是“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的推薦信。

  “各位城裏人:本推薦不是廣告,”名為《溫鐵軍教授鄭重推薦》的推薦信這樣開頭,“我們城裏人吃的食品,由於化肥農藥超標而迫使我們每天慢性中毒,對家人的健康是越來越大的威脅……”

  推薦信的表述很理性,但看得出試圖説明所推薦的南馬莊村無公害大米的品質,也在試圖説服消費者來購買。

  推薦信的結尾,溫鐵軍寫道:“現在,農民已將大米拉到了北京───城裏人的家門口。大米的價格根據其真正成本計算,已遠遠低於一般超市的無公害大米價格,歡迎您選購!歡迎您做個好消費者!”

  溫鐵軍沒有出席會議。按照何慧麗的解釋,她還是覺得自己有能力把大米賣掉,不想煩請這位農村新“合作社”的領頭人親自出馬。然而,溫鐵軍卻被參會者屢屢提到。甚至有人提出,要讓溫鐵軍出來做這個大米的形象代言人。

  何慧麗:不會賣東西 感到無能

  “知識分子只會教書,不會賣東西。現在大米賣不出去,發現自己非常無能。”何慧麗這樣説的時候,並不感到不好意思。她邊説邊向聽眾們歷數賣大米過程中受騙、受冷遇的種種情形。

  “我們這兩位農民跑的第一單生意,就賠了七八千。”何慧麗説,“他們根本就沒有進入過市場,碰了很多釘子。”

  碰釘子的不僅是農民,還有何慧麗帶領的中國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和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的志願者們。小梁是志願者之一,他説他現在的感覺是“掉到大米裏了”,他甚至感慨地説:“在市場裏,只講利益,不講良心。我們要講良心,大米可怎麼賣出去呀?”

  小梁説“市場不講良心”並不單單針對城市,他在農村同樣發現了這個規律。“農民有個習慣,自己家的地分兩部分種:一部分是不用化肥的,自己家裏吃;一部分是使用化肥的,賣給城裏人。這些城裏人都是不知道的。”

  何慧麗解釋:“農民也知道1605是有毒的,但病蟲害越來越嚴重,他們不但用,還得多用,他們也跟其他人一樣,怎麼樣省力多産就怎麼樣操作。所以才要讓農民合作,讓他們互相監督,讓他們按照科學的流程生産,這樣才能保證農民生産出安全的食品來。”

  何慧麗這樣説,也讓農民這樣做了。農民反映,種稻穀時有教授專門給農民上課,搞培訓,夏天裏看見蟲子不讓打,還要補充微量元素。至今,他們説起來還當作笑話一樣。

  因為對教授的一份信任,又衝著農業部的支持,農民們真的這樣做了。這樣,他們生産出了700噸無公害大米。

  然而,市場給何慧麗迎頭潑了瓢冷水。 “到如今這個程度,合作社這麼走到底對不對?”何慧麗像是在問聽眾,又像是在問自己。然後,她又接下去説:“看來,除了農民與農民要合作,市民與市民也要合作。”

  昨天,記者再次撥通了何慧麗的電話,詢問大米的銷售情況。

  “又一天了,也沒賣出去。”她回答。

  ?疑惑

  蘭考農民京城調查───

  北京某批發市場:大米商標隨便貼

  “好東西是生産出來了,沒想到賣掉卻是這麼難!”身為南馬莊無公害大米協會副會長的張硯斌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只賣了100多斤大米。

  張硯斌的賣法很傳統,他就是到社區的門口挂個宣傳板,旁邊放上兩袋大米,有人經過他就向對方講,這是他們自己生産的無公害大米,絕對是好東西。可是絕大多數人都不以為意,甚至有人把他稱為“騙子”。

  “昨天我上了北京兩個批發市場,看他們怎麼搞的。我問他們賣的米有認證嗎,他們説什麼認證不認證的,你想要什麼商標我就給你貼什麼商標。聽了這話我真是特別泄氣。市場怎麼是這樣的?”張硯斌説。

  張硯斌説起這些新“發現”來一時停不住,又舉了價格的例子:“我説要足斤足兩5公斤包裝的,結果賣米的説沒有夠秤的。我説我就要夠秤的,結果人家説,那就得加錢───而我們的大米不但是夠秤的,還每袋多給一二兩,這跟人家能競爭嗎?”

  ?辦法

  “賣不出大米,會成為先烈”

  賣米農民張硯斌説,他都不敢想後果會怎樣

  現在,何慧麗和農民們都覺得似乎有一把利劍高懸在頭上,如果大米真的賣不出去,那劍就會自動掉下來。

  “帶領農民生産出無公害大米是一件大事情,如果賣不好,就會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因為農民也是很現實的。”張硯斌説他都不敢想後果會怎樣。

  何慧麗顧不上表達她的焦急,她不放過任何一個希望,在會上就賣起了大米。只要有人提供一點點線索,她就立刻猛追下去,一定要對方幫她落實到位。

  “我可以推薦到兩所超市”、“我可以帶您去見見我們單位的領導”、“我可以鼓動同學們每人回家帶一袋米,就算是過節帶的新年禮物”。在場的人無不表示支持。然而,真正能徹底解決大米銷路的點子和措施卻很少。

  “我不主張我們的大學生去義賣。”何慧麗説,“現在快考試了。”然而,作為大學老師的她,最多的資源卻還是學生,最熱情的也是學生。

  學生們單純的意見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何慧麗的苦惱。有人自我解嘲地説:“頭三腳最難踢了,如果我們賣不掉這些大米,就要成為先烈了。”

  好在,苦惱並沒有讓教授和農民氣餒。“雖然現在賣得難,但總會發展起來的。”張硯斌説。

  “雖然米還沒有賣掉,我已經心力交瘁了,但是總感到還有幹勁。”何慧麗也表示。

  ?解讀

  昨晚,溫鐵軍就“教授和農民賣大米”一事接受採訪,他説───

  “他們遇到問題是必然的”

  昨晚,記者接到了在哈爾濱出差的溫鐵軍的回復電話。“他們遇到的困難我都知道。”聽得出,溫鐵軍是笑著説的。“他們的困難具有普遍性,對此,我是了解的。”他説。

  他們此前曾經被騙

  溫鐵軍透露,不僅在北京賣不出大米讓農民們苦惱,他們此前還曾經遭遇過被騙的事情。其中洛陽一家商貿公司以代理銷售的名義騙了他們一筆錢,至今這件事還沒有得到解決。這在農民們試圖闖出一條新路的過程中無疑是一個打擊。

  但是,溫鐵軍認為,這是必然現象,也是普遍現象。“他們遇到這樣的問題是必然的,我們其他的合作組織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溫鐵軍説,在弄農産品銷售過程中流通環節掙走了很多利潤,而農民並不能得到太多實惠,國家給予他們的優惠,因為生産資料價格的提高而被抵消了。

  “消費者是需要教育的”

  對於志願者們希望溫鐵軍為大米代言的事,溫鐵軍似乎不喜歡使用過於商業化的表述。

  他説:“我想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名義推動他們的創新繼續向前發展。你知道,農民要申請認證、要註冊商標,這些事情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我們作為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可以起來,為他們做這個事情。”

  “我們一定要善待農民,這是保證市民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基礎。只有農民有出路,才能保證市民的安全,才能保證我們吃到的不是有大量農藥殘留的食物。”溫鐵軍説。

  他還強調説:“消費者是需要教育的。我們要讓消費者聰明起來,這樣才能建立城鄉之間的良性循環。”

  已經形成新的聯合方案

  “作為個體的農民總是分散的,弱勢的。”溫鐵軍説,所以,農民應該聯合起來,應該合作。而這種新合作運動,也在客觀上給從農民頭上獲利的商販們造成壓力。

  溫鐵軍透露,已經形成了一個方案,下一步他想把30多個合作組織都聯合起來,實行統一銷售。這會進一步讓農民們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變得相對強大一些。

  本版文並攝/本報記者 劉淑清

責編:劉子瑜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