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13:39 來源:
| |
他 名牌大學畢業主動支教
馮志遠1949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學,1958年,響應國家號召,自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任教
他 與妻長年分居一心向學
即使兒子生病也不回家,吃在學生食堂,住在學生宿舍,雙目失明後就憑記憶給學生講課,直到患腦血栓無法自理
他 生活清苦卻從來不抱怨
臟得發黑的棉襖,被煙頭燒得只剩半截的褥子,露出棉花的薄被,還有灑了一地的菜湯,這就是馮志遠口中的條件很好的宿舍
他 從教47年桃李滿天下
從教47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就呆了42年,馮志遠一生教過10000多名學生,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學教授,大學生數不過來
新聞提示
12月11日,一張來自上海的一萬元加急匯款單送到了長春市一汽387棟73歲的馮寶珍老人家中。
“他們真的把錢匯來了!二哥,二哥,你的學生給你匯錢來了,是從上海來的!”馮寶珍老人激動地高喊著,躺在床上的一位76歲的乾瘦的老人聽見了,空洞的眼睛裏閃動著淚花,將匯款單抓到手中反復地摸著……
主動支教
1 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生
主動到偏遠西部支教
那位乾瘦的老人叫馮志遠,老家在長春市雙陽區。1949年考入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他是家裏5兄妹中惟一的一個大學生。1953年,馮志遠畢業後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學,擔任語文老師,在那裏工作了5年。
1958年,馮志遠響應國家支持邊疆教育事業的號召,不顧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反對,自願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的一所中學,一年後又主動轉到更偏遠的關帝中學任教。
2 一口氣教了四個科目
拿工資給孩子買文具
作為關帝中學教師隊伍中惟一的一名大學畢業生,馮志遠一口氣教了語文、歷史、地理、俄語4個科目,從早到晚不停地上課,和學生們一起擠學生宿舍,吃學生食堂。
由於關帝中學的學生們都是農民子弟,生活都很困難,他就從工資裏拿出錢來,給學生們買書和學習用品,剩下的錢再寄回家裏,常年不換新衣服。
一心向學
3 只顧著學生很少回家
至今未得到妻兒理解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11年,期間他一直與妻子分居,以致在他40歲的時候,才和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然而,他每年只有兩次機會聽兒子叫他爸爸,那就是在每年暑假和寒假回上海時。每次回家,兒子都哭著求他快點回來吧,可他每次都是一邊答應,一邊告訴妻子好好照顧兒子,因為他的心早就飛回學校了。一次兒子生病了,妻子發來加急電報讓他回去,當時正好趕上馮志遠班裏的學生中考,他一咬牙留在了課堂上,直到學生們中考結束才從寧夏坐火車返回上海。由於馮志遠常年不回家,和妻兒的關係也越來越淡,以致他至今未得到妻兒的諒解。
4 沒時間治病雙目失明
就憑記憶給學生講課
1984年,馮志遠突然感到眼前越來越模糊,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由於沒時間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語文課上雙目失明。那一年他55歲,學生們擔心他離開學校,而他卻作出了“不離開學校,不離開孩子”的決定。失明後的他,沒有辦法備課,就憑著記憶給孩子們上歷史課。從遠古時代到新中國解放,他用説評書的方式將歷史講給學生們聽,成為了學生們最喜愛的歷史老師。
5 被學生扶著走向課堂
直到患重病無法自理
每天早晨,都會有兩名學生來到馮志遠的床前,為他打來洗臉水,扶著他下床,然後拿著毛巾站在旁邊,等老師洗完手後,再將毛巾遞過去。上課鈴聲響起時,學生張濤就會牽起老師的手扶著他走向課堂,全班同學看著馮志遠摸索著走上講臺,總會起立齊聲高喊:“老師好!”
下課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扶著他,來到食堂,爭著把自己碗裏的菜夾到老師碗裏,有的學生乾脆直接喂老師吃,常常是十幾雙筷子同時伸出去,放在馮志遠的嘴邊,等著老師吃完再送上下一口菜。就這樣,在學生們的照顧下,馮志遠又堅持當了5年盲人老師,直到60歲退休才正式離開講臺。然而,退居二線的他,仍舊住在學校,只要孩子們需要,他就義務為孩子們輔導,直到他身患腦血栓,無法自理的那一天。
病重回鄉
6 想與妹妹見最後一面
回到闊別47年的故鄉
2000年4月的一天,遠在長春的妹妹馮寶珍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妹妹呀,等放了暑假你來接我吧,晚了恐怕就看不見我啦。”妹妹聽後淚如泉涌:“哥,你終於肯回來了,還等什麼暑假,我現在就去接你!”5天后,妹妹馮寶珍坐火車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關帝中學,在一間狹窄的學生宿舍裏,見到了自己四十多年沒回故鄉的哥哥。
臟得發黑的棉襖,被煙頭燒得只剩半截的褥子,露出棉花的薄被,還有灑了一地的菜湯,讓她無法相信,這就是哥哥每次在信裏提到的條件很好的宿舍。也是在那時,馮寶珍才知道,哥哥早在一年前就已經患上了腦血栓,時常手腳麻痹無法行動,已經入院治療一次,在雙目失明實在不能再上課的情況下,才給她打來電話。就這樣,在和他教過的最後一屆學生們合了影后,馮志遠于2000年6月4日回到了闊別47年的故鄉長春。
得到資助
7 校慶時得知老師近況
幾位學生郵來萬元錢
2005年11月,上海市男子中學舉行百年校慶,馮志遠當年的幾位學生認出了馮志遠的老伴。得知老師已身患重病並雙目失明時,便委託一位學生在長春的弟子前去探望。12月11日,一張萬元匯款單從上海寄來,上面只有4個學生的姓氏。記者與給老人匯款的一個學生取得聯絡,這位遠在上海的學生已經68歲,他叫何寅,是馮老師當年的學生,另外三人分別叫史蜀君、劉翰民、董梅榮。何寅説,馮老師在他印象裏是個睿智而才華橫溢的人,是馮老師第一次讓他們知道了普希金,知道了俄國文學,成為了他們的文學啟蒙人。現在,老師的遭遇讓他們十分震驚,這些錢不多,只能聊表他們做學生的一點心意,他們希望老師早日康復,有一個康樂的晚年。
吐露心聲
8 最大的願望還是講課
最對不起的就是妻兒
馮老師説,他從教47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就呆了42年,教過的學生已有10000多人,其中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上了大學的人就數不過來了。説起自己這一生,老人一點都不後悔,他愛教課,愛給學生們講故事,講知識。
他説:“如果現在還讓我當老師,我依然願意,雖然我看不見學生,下不了床,但我還能説話,我可以為學生們講講歷史,講講做人的道理。”採訪最後,老人説,他這一生惟一的遺憾是太愧對妻兒,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見他們一面。
■記者手記
那一個個學生自製的小本
採訪中,老人的妹妹馮寶珍費力地從一個旅行箱裏拿出一個紫色小包,告訴記者,這是二哥一輩子最珍貴的東西。包裏有10多本自製的袖珍小本本,翻開這些小本本,記者看到的是一首首古體詩詞。這些詩是老人雙目失明後,想好念出由學生們代寫的。老人説,之所以保留這個,就是希望能時時感受到學生們在身邊的感覺,他説自己一輩子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光,聽到這裡,記者落淚了……
(東亞記者 莊利銘)
責編:劉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