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1日 17:39 來源:
(記者 吳靜芳)
2007年1月20日晚,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在經過評委會的多輪投票後,所有獎項都各歸其主。
華人首富李嘉誠眾望所歸摘走特別榮譽大獎;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與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家祥等10位經濟明星攜手捧得年度人物獎盃;高原衛士哈西 扎西多傑成為年度社會公益獎得主;華旗資訊總裁馮軍奪得年度創新獎。
昨晚在央視的頒獎晚會群星璀璨,中國經濟界的大腕級人物幾乎悉數到場。整個評選結果的揭曉過程,也是對2006年中國經濟大事件的盤點和回顧過程。各位獲獎者不但和在場的人一起分享了自己精彩的2006年,也分享了中國經濟跌宕起伏的一年。
今年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首推“責任”二字,將社會責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環保、慈善、公益成為評選的關鍵詞。各個獎項的獲得者除了在經濟領域卓有業績外,也都在擔負社會責任方面做出了令人尊敬的表率。
新報記者連續4年在頒獎現場直擊了此次中國經濟頂級盛事,捕捉到經濟人物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年度人物大獎今年為何空缺
新報訊按照以往評選,10位經濟年度人物中會由評委推選出一名年度人物大獎得主,是評選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項,例如2000年、2001年是吳敬璉,2003年是張慶偉,2004年是李金華,2005年是鄧中翰。今年從評選啟動到頒獎結果揭曉的最後時刻,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的呼聲最高,但最終卻撤銷了這個獎項。
昨晚,記者在現場採訪了主任評委團的張維迎、劉東華、馬蔚華、王石等多位評委,他們均表示對這一結果並不清楚。主辦方負責人石世倫在接受新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本次評選增加了特別榮譽獎項,並授予了李嘉誠,主辦方認為,無論是李嘉誠個人還是特別榮譽獎的獎項,其價值都要高於年度人物大獎,所以,2006年度經濟人物評選沒有評出年度人物大獎。
頒獎晚會首度直播文化氣息今年更濃
新報訊央視經濟頻道總監助理許文廣在接受新報記者專訪時,對此次頒獎典禮為何選擇直播做出了解釋。他説:“儘管曾被譽為經濟界‘奧斯卡’,但絕對不能讓每個人上場只作獲獎感言,現場也不能只追求陣容的豪華與輝煌,以往在北京飯店舉辦頒獎晚會,可以稱之為是一個盛典,但由於前6屆全部都是錄播,觀眾不會有期待感,因此今年選擇直播。儘管直播沒有錄播那麼精緻,但它一切都是原生態的,可能從舞美的空間上跟北京飯店不能比,但是能帶來更強的感覺就是營造出很濃的期待感。”
新報記者已連續4年親歷頒獎現場。與以往介紹獲獎人的輝煌業績和精彩人生不同,今年的頒獎晚會穿插了文化元素。據介紹,央視邀請張廣天導演專門設計了三段情景在線,在為23個人物頒獎的同時,通過晉商、徽商、浙商代表人物對“責任”的演繹,體現中國商人的營銷之道、做人之道、成功之道。
解讀新榜單感受新動向
新報訊仔細閱讀這份榜單,除了出現許多新面孔之外,還有很多體現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動向。
壟斷行業找到新活法
過去的榜單曾經出現國有壟斷企業扎堆兒的現象,那時依靠的是獨有的政策和規模,本次榜單雖然也有曾經的國企,但如今憑藉的卻是他們探索出來的“新的活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許文廣表示,工行、國航、貴州茅臺的入選,絕不是因為壟斷,而是他們通過上市重組後找到了新的發展平臺,起到了標杆的作用。
循環經濟創造“財富”
在以往63年的評選中,從未有過利用循環經濟登上榜單的人物。今年,“財富榜”上兩位顯赫人物全部登上了經濟年度人物的榜單。其實,對於張茵的入圍始終就存爭議,但在新浪的調查中有7成網友投了贊成票,大家認為,一個不靠高科技、不靠房地産、不靠Web2.0概念坐擁270億的新首富,卻跟平常並不被人關注的廢紙行業聯絡在一起,説明除知識經濟外,傳統行業也能發現藍海,施正榮也是如此,在能源緊張的情況下,靠白手起家打造太陽能産業、為循環經濟能夠創造更大財富提供了佐證。
風險投資閃亮登場
沈南鵬憑藉將如家、攜程高價上市而成為經濟年度人物榜單在風險投資領域的第一人。他在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渠道狹窄是國內企業謀求發展的一個軟肋。他會將紅杉資本特有的風投模式帶到國內,特別要與中小企業展開闔作。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大批企業正在試圖二次發展,成功的商業模式和資金是他們最渴望的,而風投則是最合適的“人選”。
創新標準7年沒變
創新作為評選標準是七年評選活動中唯一沒有改變的要素。當上年度大獎得主鄧中翰將本屆創新獎頒給馮軍的時候,場下的掌聲是最長久的。雖然本次上榜的人物多數都和資本沾邊,但他們的理念和運營模式全部都與“創新”密不可分。主辦方表示,這個標准將成為年度人物評選永恒的標準。
責編: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