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經營者》:經得起審視的史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9日 11:17 來源:

  經濟的含義有時候是模糊抽象的,透過央視經濟人物評選活動,從國際化到環保風再到資本浪潮,經濟人物候選榜單讓我們觸摸到了過去一年中國經濟跳動的脈搏。從這個意義上説,經濟人物作為中國經濟的一次年度記錄和盤點,是一部當代中國經濟的“史記”。

  2006年,央視經濟人物評選已經走過七年之旅。

  這個被譽為一年一度的經濟奧斯卡獎,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期待。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還僅僅是一份經濟人物候選人榜單。誰是最後的英雄,誰是中國經濟的領跑者,還留有一定的懸念。但是從前期的評選標準來看,今年的評選依舊有很多創新和突破。從推介模式和地方海選來看,這個經濟奧斯卡評選也開始走出象牙塔,以暫新的姿態走入大眾的視線。

  七年的積累和沉澱,央視經濟人物評選也更科學更具公信力,通過對當年中國經濟的梳理,央視已經找到符合主流價值觀、最有代表性的企業精英、行業領袖和學界翹楚的路徑。

  商業時代的責任蝶變

  每年年終,當商業評選氾濫的時候,對於央視經濟人物評選,很多人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各種議論也隨之而起。比如,年度經濟人物不應該是慈善榜;比如,年度經濟人物不應該是富豪榜;再比如,年度經濟人物不應該是“超級女生”等等。這些議論都是有針對性的,都有合理的成份。那麼,年度經濟人物究竟應該是一個什麼榜呢?也就是説,年度經濟人物究竟該以什麼為標準?

  我們該用一把什麼樣的尺子來衡量這群優秀人物在2006年的成績和貢獻?

  在今天這個商業社會中,我們應該推崇什麼樣的品質?推崇什麼樣的商業精神?是冒險,創新還是對社會的奉獻? 對此,作為主辦機構央視也是格外慎重。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從2000年到2004年曆屆評選的標準:2000年是第一屆評選,名為“經濟半小時之夜”,尚未形成明確的評選標準;2001年的評選標準為“影響力、前瞻性、獨創性”;2002年的評選標準為“創新精神、挑戰性、影響力”;2003年的評選標準為“影響力、前瞻性、創造性”;2004年的評選標準為“創新、責任、健康”。加上今年的“創新、責任、影響力、 推動力”,給人的感覺,除了2004年的“健康”和今年的“推動力”以外,其他都沒有跳出“創新、影響、責任、前瞻”等幾個詞彙的圈子。

  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的口號是“2006,誰照亮中國經濟”。在評選標準上,將去年的“創新、責任、影響力、推動力”調整為“責任、創新、影響力、推動力”。雖然只是一個詞彙順序上的調整,但是,這實際上代表了經濟社會中的一個新的導向。

  央視經濟頻道總監郭振璽表示,之所以把責任放在首位,首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和諧社會中,最主要的一點,便是強調社會責任,包括政府的責任、企業的責任和每個人的責任。

  事實上,在美國,責任早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標準。美國著名經濟時評人理查德蘭伯特在英國《泰晤士報》上曾經放出高論:“在美國,你可以隨心所欲地聚斂財富。你可以擁有極多的財産。只有一個條件,你必須有所回饋,而且你必須這樣做,否則你就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大人物。”在美國,人們並不景仰所有的富人,而是景仰對社會有所回饋的富人。正因為如此,《商業週刊》每年公佈的慈善家排行榜比《福布斯》每年公佈的富人排行榜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

  2006年,有兩件事耐人尋味,兩位在全球經濟界堪稱領袖級的企業家分別在東西方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決定,5月,美國人沃倫.巴菲特把一生積聚財富的絕大部分資産,總共有370億美元通過交由蓋茨基金會運作的方式,奉獻給社會。8月,李嘉誠將私人持有的28.35億股長江生命全部捐予李嘉誠基金會,市值24億港元。隨後,他又被福布斯雜誌頒予“福布斯終身成就獎”,在頒獎現場,他宣佈再次捐贈480億的鉅額財富用於慈善事業,成為全球華人私人基金會中金額最高的一項,作為香港企業家,李嘉誠多年來與大陸經濟息息相關,對中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兩起事件相繼發生並不偶然,很顯然,巴菲特和李嘉誠已經發現,企業不但要對股東、員工、客戶盡責,還要勇於也必須承擔起環境、社區以及服務於所有社會人的重任,企業向社會盡責,方能取得成就大業的成果。

  慈善是盡社會責任的很好的方式,但是社會責任又不僅僅是做慈善而已。

  更多的企業家,該如何來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呢?

  要履行社會責任,最好的辦法還是運用企業家的特色本事惠及更多的人群。孟加拉國的尤努斯就是用企業家的本色履行社會責任的榜樣。

  尤努斯開辦窮人銀行不是為了施捨,也是為了賺錢,但他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和足夠的商業智慧,實現了商業目的和社會效益的完美統一。自己賺了錢,窮人也得到了好處。

  看來,本年度的央視經濟人物評選標準,是一次與時俱進的蝶變。

  抹平世界的中國力量

  事實上,一個具有公信力的評選,他的價值和意義會遠遠超越了評選本身。央視經濟人物評選也是如此,在評選的背後,央視呈現的不僅僅是一些優秀的經濟人物。

  每一年的經濟人物評選其實是一個經濟的風雲榜,記錄的是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從2006年經濟人物候選人名單中,我們讀到了2006年哪些新的經濟大勢呢?

  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國際化。

  2006年最流行的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在候選人榜單中,我們也看到了那些抹平世界的中國力量。

  施振榮的無錫尚德是在紐交所上市的惟一的中國民營企業,産品主要銷往國外,施振榮一度號稱中國首富,施振榮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006年能源危機之際最大限度的顯示了新能源的價值。

  沈南鵬是中國新一代投資型企業家的代表。他不僅親自把攜程和如家兩家公司在三年內帶到了納斯達克,而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風險投資——紅杉資本的中國合夥人,正在國內扮演著一個資本伯樂的角色,這個角色是在以往的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中從來不曾出現過的。

  往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似乎只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然而在今年的評選活動中,第一次出現了外國人:馬來西亞籍的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林浩光,美國籍的深發展銀行董事長法蘭克紐曼。

  有著多年國外銀行家經歷的法蘭克紐曼,在受聘擔任深圳發展銀行(簡稱深發展)董事長之後,致力於將國際上銀行業的管理理念和經驗移植到深發展中,他在該行設立了貸款審批官,為國內同業中的第一家,並引發了眾多銀行的跟進,貸款審批官成為法蘭克紐曼在中國銀行界進行的一次影響深遠的制度創新。

  其實,看看我們的周圍,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經超過90%的企業在中國有投資,它們先進的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正在影響著我們企業界的變革。越來越多的洋銀行、洋保險推出的新計劃、新組合也開始影響我們家裏的消費、理財。

  對於這樣一個環境變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顯然不會視而不見。

  環保風勁吹

  今年的經濟人物候選人名單中,我們看到了幾個從事環保行業的人的名字,這其中有企業家也有普通的環保工作者,比如張茵、施正榮、哈希、多傑。

  張茵,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年前,張茵還是個小會計,20年後,小會計變身兩家跨國公司的掌門人,2006年3月,張茵的玖龍紙業在香港成功上市,她的身價高達270億,直升到中國首富榜的頂端,成為了2006年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商界明星,張茵的財富來自哪,秘密只有一個,他從事的是廢紙回收再生産,她把廢紙變成了黃金。

  施正榮做的是太陽能源的一部分,這個産業同樣和環保有關係。

  施正榮只用了五年時間,便帶領無錫尚德走向海外,紐約證券交易所甚至主動邀請無錫尚德來上市 因為,無錫尚德擁有自己在太陽能電池生産方面多項核心技術,施正榮本人也是世界太陽能産業領域的專家,這可能是一個巧合,但更可能是體現了一個發展趨勢。

  同樣,長年致力於高原環保事業的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哈希扎西多傑,也入選社會公益獎提名。

  這種變化為各界觀察中國企業家、洞察中國社會變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這種榜單上的變化不僅僅是巧合,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新的産業投資方向。

  資本浪潮

  2006年,“資本”是中國商界一個重要的主題詞,從股權分置改革到幾宗大的並購案,再到國有銀行海外上市等等,今年的資本市場的熱點從未間斷。同樣,在經濟人物候選人榜單上我們也能發現這些資本事件背後的主角。

  2006年12月7日,滬指突破了2200點,創5年來最高記錄,中國股市曆盡波折終於步入正軌,首先歸功於尚福林倡導和推動的“股權分置”改革,在他的堅定推動下,證券公司的歷史遺留問題和違規問題全部整改完畢,清欠大股東佔用資金工作成果顯著,尚福林扭轉了證券業全面虧損的困境,推動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創新發展。

  2006年中國股市復蘇,並一舉創下歷史新高。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被稱為“膽大心細的外科大夫”,他操刀的股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為“牛市”奠定了基礎。他的入選應屬眾望所歸。

  推動股市走強的銀行板塊最令人關注。推動有著1.5億儲戶的中國工商銀行在今年創造了全球最大的IPO,工行董事長姜建清的入選在情理之中。

  另外,中國人壽保險董事長楊超以及國航董事長李家祥,都將公司從海外資本市場“移師”歸國,登錄國內A股市場,也給國內證券市場投資者增加了信心。

  經濟的含義有時候是模糊抽象的,透過央視經濟人物評選活動,從國際化到環保風再到資本浪潮,經濟人物候選榜單讓我們觸摸到了過去一年中國經濟跳動的脈搏。

  從這個意義上説,經濟人物作為中國經濟的一次年度記錄和盤點,是一部現代中國經濟的“史記”。“史記”不僅要經受得起眼睛和耳朵的檢驗,還要經受得起歷史的審視。

責編:劉瓊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