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管理層再敲警鐘 重點防範金融衍生品風險

 

CCTV.com  2009年12月05日 08: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企業內控配套指引有望于近期出臺,以促進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加強風險控制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迪拜危機席捲全球,再次引發了監管部門對企業風險管理的關注。在昨日舉行的“中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高層論壇”上,來自財政部、國資委和審計署的相關負責人紛紛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應防範多種風險,重點防範金融衍生品業務風險。

  記者昨日還從權威人士那裏了解到,意在引導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防範風險的規範性文件配套指引正在部門會簽的過程中,有望于近期出臺。

  國資委2006年出臺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去年,多部委聯合發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原定於今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範圍內施行,並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執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到目前為止,《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尚未正式實施,其配套指引也沒有出臺。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需要防範財務、經營、信用等多重風險。防範金融衍生品業務背後的巨大風險,更是上述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所重點強調的。據統計,目前有68家央企從事金融衍生品業務。截至2008年10月底,央企從事金融衍生品業務合約市值為1250.0億元,形成了114.0億元的浮動凈虧損。

  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局長沈瑩昨日表示,“很多央企想利用金融衍生品來規避風險,鎖定利潤空間,但是卻用傳統模式操作金融衍生品業務,把握不了大起大落的市場,容易出現浮虧。”

  “企業對股票、基金等理財方式必須慎之又慎。” 審計署企業審計司處長梁璐璐也指出,審計署在近三年的審計中發現,有些央企在資本運作的過程中,過於貪戀資本市場快速放大財富的功能,把過多的資源投入到資本運作當中,但賺得少,賠得多。

  國資委副主任李偉日前撰文指出,企業風險管控機制缺失是央企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時遭遇重大損失的重要因素,“分析這些金融衍生産品投資損失的案例,不難發現其一個共同原因,就是企業的風險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未能發揮應有的控制及管理作用。”(記者 張牡霞 秦菲菲)

責編:龐帥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