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銀行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外資銀行的中國路

 

CCTV.com  2009年09月15日 15: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上海,外灘,中山東一路12號,如今的浦東發展銀行所在地。140多年前,這裡是英商匯豐銀行上海分行,執滬上銀行業之牛耳。

  如今,匯豐當年門前的銅獅已被送進博物館,而外資銀行已開始全面融入開放的中國。上海銀監局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6月,在滬的外資法人銀行總數已達19家,其資産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資産總額的57%,盈利佔全國外資法人銀行盈利總額的71%。

  開埠:銀行比米店還多

  中國第一家外資銀行誕生在上海。1847年,第一家外資銀行英商麗如銀行在外灘開設分行,此後數十年間,英法德日俄美意荷等國洋行、輪船公司、保險公司紛至沓來,1936年,上海匯聚了27家外資銀行,包括麥加利(即今渣打銀行)、匯豐、大通、友邦、三菱、朝鮮銀行等,以滿足洋行的資金需求和國際匯兌,再加上國家銀行和130多家華資銀行和錢莊,外灘形成了完整的商業、運輸、保險、證券、金融産業群。

  當時外灘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就是匯豐銀行上海分行。匯豐銀行總部位於香港,1865年成立上海分行。到1915年,上海所有中外金融業的金銀庫存合計8099萬兩,匯豐一家就佔了38.4%。

  “當時的外灘,銀行比米店還多,上海是無可置疑的遠東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副館長徐寶明説。

  新中國成立後,對外資銀行採取規定業務範圍、加強監管指導、督促清償舊欠等措施,多數外資行因特權消失而陸續申請歇業,惟匯豐和麥加利兩家始終堅持在滬營業。在圓明園路185號狹窄的門洞裏,兩家銀行的留守辦事處顯得頗為寂寥,從事出口押匯等外匯業務。

  相關鏈結:

 

責編:李菁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