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創業板公司13日預披露招股説明書,將於17日進入發審會審核程序,這標誌著創業板的開通進入倒計時。牢守“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的宗旨,創業板應該防止過度投機,發展創新經濟。
推出創業板是監管部門適應市場形勢變化和市場發展要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高科技、高成長創業企業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功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從宏觀到微觀,創業板對促進和引導“創新”文化均有很大的作用。
從宏觀上看,推出創業板,有助於促進産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新興行業聚集,促進自主創新型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有利於推動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鏈條,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格局;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創新和創業的良好氛圍,激勵和引導優秀人才加入創業行列,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有利於擴大資本市場服務範圍和覆蓋面,完善市場功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從微觀上看,推出創業板,有利於創業企業獲得寶貴的資金支持,建立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更迅速地做大做強。同時,給股權投資機構提供了更適合的退出通道,有利於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此外,有助於促進創業投資良性循環機制的形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創新型企業。
鼓勵創新,還需要避免投機。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具有高科技、高成長性,但也具有高死亡率、高退市風險。這一特殊的資本市場必須有特殊的遊戲規則。一方面需要借鑒他山之石,在創業板正式推出之前,各項政策措施應盡可能縝密;另一方面,在今後的“實戰”中及時修補漏洞,避免創業板成為“投機板”、“炒作板”。
我國資本市場存在“逢新必炒”的現象。從IPO重啟以來的情況看,市場上的“炒新”熱情仍然很高。11日創投概念股的集體漲停,可視為市場對創業板即將開板的提前反應。如何避免創業板被爆炒,考驗著監管部門的智慧。
實際上,監管部門已採取了諸多具體措施。比如,已出臺的相關上市和監管規則,在“鼓勵創業”和“防止過度投機”之間的平衡上作出了可貴的努力;推出了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不鼓勵兩年以下“股齡”的股民參與創業板投資;企業進入門檻更低,但監管更嚴;增加了對保薦機構的問責機制;嚴格退市機制,避免殼資源的濫用等。
第一次創業板發審會將於本週召開,人們期待發審委委員把好市場準入關,從源頭上確保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之後,可能會有更多企業集中上發審會。批量審核、批量發行,表明監管部門通過增加供給,減少創業板開板之初被爆炒的可能性。
少些投機,多些創業,創業板才能真正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