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揭秘地王圈錢模式:賺不賺錢不重要 關鍵在檔次

 

CCTV.com  2009年09月07日 08:1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09年上半年,“搶地王是因為有錢”,2009年下半年,“搶地王是因為需要拿着這個地王,給投資者講一個好的故事,才能圈到錢”。

  “2007年,我在中部一個省會城市拍了一塊50多畝的地王,換算成樓板價是每平方米7800元,這已經接近當時保利在深圳金沙洲拿下的兩塊‘地王’的樓板價了,從賬面上看,盈利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但事實是,這塊地拍下來,我就凈賺了幾千萬。”

  回憶起迄今為止拿到的唯一一個“地王”,上海一家中型房地産企業的董事長王城(化名)總是興致盎然。

  在“地王”拍下來之前一年,王城還在同一區域拿到了300多畝地,當時的樓板價只有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地王出來後,找評估公司重新評估,以新地王的價格為參照,你説我賺了多少?”談及此,他一臉驕傲。

  戴上“地王”帽子之後,這家在上海並不十分有名的企業,在這個中部省份的房地産業界聲名大噪,“再到下面的二三線城市去拿地,當地政府接待的時候,開場白都是‘歡迎地王’。”王城説,幾乎就是這個“地王”,幫他打開了一個省的局面。

  2007年起,王城所在公司的業務重心向這個省份轉移。

  拿到地王的好處,還遠不止於此。王城説,“地王”的産生,與其説是開發商間激烈競爭的結果,倒不如説這場競爭本身,就是一場開發商的集體狂歡。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房價的一輪輪上漲中,‘地王’功不可沒,”美聯物業上海區副總經理丁偉對記者説。

  2009年7月23日,金地集團以每平方米14495元的樓板價拿下上海趙巷地王,隨後,7月最後一週,上海郊區房價全面上漲,漲幅遠高於中心城區。其中,松江區、崇明縣成交均價分別上漲14.32%和33.76%;嘉定區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金山區的成交均價上漲了90.38%,成交量則大漲64.52%。

  “和趙巷板塊情況類似的寶山羅店板塊,年初成交均價在每平方米7000元上下,在地王的刺激下,迅速漲到了每平方米14000元。”易居中國分析師薛建説,這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在2007年的那波“地王潮”中,也屢見不鮮。

  所以,在“地王”的投標中,“落到誰的手裏並不重要,開發商所要做的是盡可能抬高其價格。”曾在上海一家國有房地産企業擔任數年高管的黃耀華(化名)説。

  拿到“地王”的企業一般分為幾類,一種就是王城這樣的企業,剛剛進入新市場,想立威;另一種則是需要運用“地王”題材的企業——上市公司需要以地王的概念融資,沒有上市的公司,如果想引入戰略投資,地王也是不可欠缺的;還有一種,是已經在該板塊有大片土地的企業。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