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賈靖峰
三十年,三百八十八倍,中國銀行業再度應證了令人震驚的“中國速度”。
至二OO九年六月末,中國銀行業的資産已達七十三點七萬億元,是一九七八年的三百八十八倍,年均增逾二成一。二OO八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銀行業“獨樹一幟”,實現稅後利潤五千八百三十四億元,資本利潤率逾一成七,資産利潤率百分之一。
金融海嘯之下,中國銀行業的抗風險能力舉世矚目,至二OO八年底,中國商業銀行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達一成二,超過國際監管水平;截至二OO九年六月末,資本充足率達標銀行的資産佔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産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不良貸款及比例“雙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百分之一點七七;主要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百分之一百三十六點四。
曾被西方嗤為“技術破産”的中國銀行業,如今已擁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二OO八年底,按一級資本排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位列全球最大十五家銀行;其利潤總額、利潤增長率和資本回報率等指標均名列全球之首,工行、建行、中行躋身全球大銀行市值排名前三甲。
引資,引智,引制,也有驕人成績。
截至二OO八年底,四十六個國家及地區的一百九十六間銀行在華設立了二百三十七家代表處,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二十八家獨資銀行、兩家合資銀行和兩家外商獨資財務公司,七十五家外國銀行在華設立家分行,中國三十一間銀行共引進境外資本三百二十七點八億美元。
三十年改革開放,經歷“引進來”的洗禮,中國銀行業告別了長期奉行的一元銀行體制,完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的架構: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不斷改善,仍居市場主導;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産規模、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資本充足率全部達標;城市商業銀行數量最多、分佈最廣;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多元化産權格局初步形成;四家資産管理公司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産處置回收,正在探索商業化轉型。
“三管”齊下: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二OO三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成立,標誌著銀行業監管進入新階段,銀行業監管從最初的行政式管理到如今的科學審慎監管,從最初的機械合規監管為主發展到如今的風險為本、合規監管並重的科學體系。
“引進來”的同時,中國銀行業穩步“走出去”,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共有七十八家一級境外營業機構,共收購五家境外機構。這些境外機構分佈在亞洲、歐洲、關注、非洲及大洋洲。二OO八年十月,招商銀行紐約分行正式開業,打破了美國對中資銀行長達十七年的市場限入。
六十年,新中國銀行業從無到有,資産從少到多,金融業從閉關的“大一統”,到多元多層次、揚帆出海。外電感慨,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銀行”。(完)
相關鏈結:
責編: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