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雷敏、陳菲)今年以來,面對極其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出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日趨明顯。
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25日所作的《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判。
熱點一:外需萎縮能否根本改觀
7月份,我國出口環比增長10.4%,這不但是連續第5個月保持反彈,而且反彈的幅度也進一步加大。同期,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也已連續3個月高於50%。
7月份的數字對判斷下半年經濟走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有觀點據此認為中國的外需已經回暖,下半年出口形勢趨於樂觀。
在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基礎上,《報告》對下半年外貿出口作出了謹慎研判,認為“總體來看,世界經濟仍處在衰退之中,實現復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全年的外貿形勢將十分嚴峻。”
“要努力穩定對外經濟特別是外貿出口。”張平説,“抓緊落實已確定的穩定外需的各項政策,引導企業加快調整出口結構和開拓新興市場。”
不過,全國人大委員會委員牟新生也表示,考慮到國際市場萎縮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價格上漲、環保壓力加大等因素,未來我國出口也很難再像過去那樣持續快速增長。
熱點二:就業壓力能否緩解
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基本穩定。1至7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66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4%;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分別為315萬人和9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和93%。
但在談到下半年就業形勢時,張平表示“壓力仍然較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調查顯示,當前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一些行業、一些企業生産經營還比較困難,儘管返城農民工絕大多數找到了工作,但工作不穩定的情況較為普遍。
此外,目前已落實就業去向的高校畢業生有415萬人,全國仍有近300萬畢業生未實現就業。
“保就業是當前經濟工作中難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是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的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辜勝阻説,“各級政府應把保就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
“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報告》擲地有聲。
熱點三: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如何增強
當前國內需求較快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政府的政策推動和資金的投入,同時,一些拉動消費政策的效應也會逐步減弱,國民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
張平坦言,在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難度較大、社會保障水平總體不高、消費環境亟待改善,以及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增強國內需求自主增長的動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拉動內需必須解決深層次問題,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要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為擴大消費的重中之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周玉清説。
《報告》明確,要繼續實施好促進汽車、家電等消費的政策措施。繼續發揮好投資對拉動經濟和調整結構的重要作用。對新興産業發展要加強引導和規範。
此外,“要改變政府投資熱,民間投資冷,公共投資熱,私人投資冷的現狀。”辜勝阻説。
熱點四:節能減排目標能否按期實現
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35%,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0.47個百分點。儘管節能減排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完成情況仍落後於“十一五”規劃的進度表。
尤其在當前,經濟的加快向好加重了節能減排的壓力,不少人擔心一些落後産業借機死灰復燃。據專家測算,今後兩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的每年降幅都必須達到6%,任務仍相當艱巨。
“毫不放鬆地抓好節能減排”,這是《報告》對下半年節能減排工作作出的明確要求。
《報告》提出,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落實獎懲措施。實施好“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深化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大對各類違法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
“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大産業調整力度,淘汰落後産能,防止出現新的污染和浪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黃躍金説。
熱點五: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能否保持穩定
今年我國夏糧産量達到2467億斤,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6年增産;農村居民收入也保持了較快增長,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8.1%。
但是,《報告》中也特別指出,“當前我國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主要包括:實現全年糧食豐收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此外,農民工就業人數增速和工資水平增幅均有明顯下降,加上農産品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影響了農民收入較快增長。
“要增加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提高農産品價格,真正縮小‘剪刀差’。”牟新生説。
《報告》提出,下半年要認真抓好秋季作物田間管理,加強防汛抗旱、病蟲害防治等各項工作,力爭全年糧油生産再獲好收成。
“要落實主要農産品最低收購價政策,防止農畜産品價格下跌。引導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特色優勢農業。推進生豬、奶牛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張平説。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