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基金“一對多”專戶理財業務細則正式實施,相關産品也開始正式申報,包括中銀、南方、國泰、富國等在內的數十家基金公司紛紛上報多只産品方案,力爭搭上首批發行"一對多"專戶理財産品的頭班車。
這一曾經為千萬級資産高端客戶量身定做的投資方式,目前正在向更多的百萬級資産者走來。那麼,"一對多"專戶理財與公募基金及陽光私募到底有何區別?從"一對一"變身為"一對多"後,專戶理財如何去迎合市場不同的口味?
門檻向百萬級資産者敞開
從2009年5月開始,中國證監會相繼頒布了《關於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多個客戶資産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規定》以及專戶一對多"合同指引徵求意見稿",以此劃定了公募基金公司"一對多"業務的大致框架,這包括投資門檻、人數、開放申贖安排等。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6月份的集中調研發現,擁有專戶理財資格的公募基金公司均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一對多的發行。
從人員配備來看,各公司均調配了精兵強將,希望能夠開一個好頭,打響自身品牌,為下一步的規模拓展奠定基礎。以泰達荷銀為例,其專戶基金經理中就有公司的首席策略師尹哲,而易方達公司的專戶由其明星基金經理肖堅擔綱,負責內容不僅有産品成立後的投資決策,還包括前期的産品設計。
由於"一對多"的費率結構與私募相近,基於業績費提取和高水位的因素,大多數公司都表示將採取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從研究支持來看,各家公司不盡相同,有的準備與公募部分共用研究平臺,而有的則將建立完全獨立的團隊。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徵求意見後,8月7日晚間,證監會發佈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多個客戶資産管理合同內容與格式準則》,在隨後的8月18日準則開始施行。從此,基金"一對多"專戶理財業務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根據實施細則,"一對多"專戶理財的門檻不得低於100萬元,"資産管理人每月至少應向資産委託人報告一次經資産託管人復核的計劃份額凈值。"值得注意的是,"參與和退出的開放日和時間,除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外,資産管理計劃每年至多開放一次計劃份額的參與和退出。開放期原則上不得超過5個工作日。"如果投資者要在非開放日贖回,基金公司可能會收取一個較高的費用。
基金公司爭上"一對多"頭班車
據了解,目前擁有專戶理財資格的基金公司共有34家,超過國內基金公司總數的一半。自8月18日證監會開始受理"一對多"專戶理財産品的備案材料後,到目前為止上報材料的基金公司已達27家,幾乎佔據了專戶資格公司的九成。有消息稱,只要材料成熟,每家向監管部門備案"一對多"産品的基金公司均可能優先獲得一隻産品的募集機會。
境內最大基金公司華夏基金新聞發言人周林林表示,華夏基金目前積極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商洽基金專戶"一對多"業務,有望于近期推出一對多産品。華夏基金將及時上報相關材料,儘早滿足符合要求的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同時公司更多的是考慮産品方案和銷售渠道是否完善,遴選的投資團隊是否優秀,以及其他條件是否準備妥當。
中國銀行旗下中銀基金在申報環節也搶得先機,成為首批遞交報備材料的基金公司。中銀基金相關人士表示,本次能夠在專戶"一對多"業務上佔得先機,得益於與大股東中國銀行發揮協同作戰優勢,專戶理財"一對多"業務的各項準備工作早已就緒,旗下第一款精心設計的專戶理財産品正蓄勢待發。
首批産品究竟會在何時問世,成為眾多投資者關注的一大焦點。目前業內有説法稱,首批專戶"一對多"産品面世時間可能是在10天以後。按照相關流程,證監會接收到材料齊備的報備材料之後,十個工作日內,就會給基金公司答覆。如果證監會認為材料齊全,會有一個正式的備案登記表,基金業內稱此為A表。拿到A表後,基金公司即可開立募集賬戶,正式發售"一對多"産品。
按照規定,"一對多"産品的銷售期為一個月,之後會有第三方進行驗資,基金公司也要向證監會提交客戶材料,這相當於第二次備案。如果證監會無異議,會出具業內稱作"B表"的正式函件,此後基金公司就可以運作投資了。
投資者當須審慎抉擇
目前情況是,很多基金公司一手做公募,一手做專戶理財,這讓很多投資者對基金公司兩大理財業務之間的界限和區別産生了疑問。
長城證券基金分析師閻紅指出,與公募基金相比,從目前公佈的準則來看,"一對多"專戶理財份額將相對穩定,相對減少了因份額申購和贖回引起的基金業績波動。同時,"一對多"專戶理財在資産配置方面可以更加靈活,不受股票或者債券投資上限和下限的限制。投資者在基金公司選擇方面,首要考慮的是選時能力,因為基金在選股理念方面逐漸趨同,主要是價值投資為主。
周林林表示,根據目前專戶一對多産品最低投資金額不少於100萬元的規定,一對多專戶理財適合擁有一定數量的可投資財産、對産品本身以及風險有深入了解、追求長期穩定的資産增值的客戶。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稱,在沒有"一對多"之前,公募基金"一對一"專戶的門檻是5000萬元,這使得很多資産兩、三千萬的機構客戶和幾百萬的個人客戶望而卻步。而"一對多"的百萬數量級有效地填補了普通公募基金産品與"一對一"之間的鴻溝,這也侵入了私募的生存領地,二者的遭遇戰已經打響。
不過,嚴格説來,"一對多"專戶與私募雖然相似度很高,但仍有一定的差異。比如,"一對多"專戶業務仍保留了公募基金的雙十限制,即單個資産管理計劃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不超過該計劃資産凈值的10%,同一資産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特定客戶委託財産(包括單一客戶和多客戶特定資産管理業務)投資于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超過該證券的10%。而私募最高可以達到30%,也就是可以集中持有4隻個股。在這一點上,公募"一對多"相比于私募限制較嚴。
面對"一對多"産品的日益臨近,多數理財專家都表示,基金專戶"一對多"雖然將目標指向了百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但百萬元客戶可選的投資方式很多,例如:私募、券商集合理財、銀行理財等。因此,不同的投資者應結合自身的資金用途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産品,在沒有對産品之間作出認真對比和清晰認識之前,不必急於對"一對多"介入過深。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