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明星基金經理“棄公投私”不改本色

 

CCTV.com  2009年08月10日 16: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金陵晚報  

  今年A股市場走出了淩厲的上揚格局,同期陽光私募中成績優異産品幾乎翻番。根據陽光私募1年業績比較來看,新價值系列、從容系列、尚雅系列、名森系列、世誠系列、淡水泉系列的年回報基本在50%以上,被公認為是中國陽光私募基金的第一方陣。而第一方陣中絕大多數投資管理人出身公募基金。石波、田榮華、肖華……這些刻著“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光環的名字,在私募界依舊閃亮,並佔據著主力地位。

  “公募出身”不斷“投私”

  表現最為耀眼的,莫過於曾任華夏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石波管理的尚雅系列。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尚雅2期和4期近12個月的收益分別為79.1%、74.28%,同期滬深300漲幅為12.71%,超過大盤逾50個百分點,這一優異業績來源於對新能源的領先挖掘。而原嘉實基金總經理助理趙軍帶領的“淡水泉”系列同樣業績領先,“平安淡水泉成長一期”近1年收益達62.51%(截至7月31日)。

  進一步觀察發現,第一梯隊從容系列的掌門人呂俊為原上投摩根基金經理,民森系列的掌門人是原博時基金蔡明,而世誠系列管理人陳家琳,曾擔任海富通基金經理。

  有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出身的管理人在陽光私募中佔據主力地位,一方面這些人在證券業內積累了人脈;另一方面具備“明星基金經理”的名氣基礎;此外在投資方面,公募出身的管理人通常將公募基金運作方式直接拷貝至陽光私募,在産品整體運作上更為系統。

  同時也因名氣效應,不少公募出身的管理人發行的陽光私募産品擴容速度極快。

  “快刀手”楊永興不到30歲

  除了公募出身的投資人外,不少“快刀手”所管理産品業績領先。提起廖黎輝、羅偉廣、葛衛東、楊永興這些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就是這幾人管理的陽光私募産品今年業績翻番,牢牢佔據著年內陽光私募排行榜前十的位置。

  私募界不乏天才。被譽為“真正快刀手”的楊永興,目前年紀不到30歲,他是矽谷基金創始人,已有10年的職業操盤經驗。讓人驚嘆的是楊永興所管理“策略大師”的業績,成立僅半年收益就超過130%。他的投資方法與眾不同:長時間持幣、短時間持股;一般在下午一點半之後才真正決定買入哪只股票,第二天上午便賣出,每天買入的資金和賣出的資金量平均各是一個億,涉及的股票數達七八隻之多。業內人這樣評價他:“操作手法獨特,常常持股不超過‘兩小時’”。而公募基金中的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他在掌管第一隻基金時也不過28歲。

  比較來看,擅長交易性機會是這些快刀手的特色。

  解讀

  公募明星為何頻頻倒戈?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今,從肖華、梁文濤、江暉、呂俊到何震、王宏遠、李旭利等,離開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超過20位,而其中多數為基金公司投資總監,這意味著,三分之一基金公司的核心投資決策力量發生過變動。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接近2.5萬億,基金持有人3000多萬,遠超過股票投資者,但是作為其核心競爭力的高端人才卻在持續大量流失,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一個人能帶來100億的規模。但是公司幾百億的規模和我有什麼關係?”一位轉投私募的基金經理這樣表示。話雖狂放,但卻是現實。據了解,基金經理一年的平均收入大約在30萬-300萬元之間,即使是王亞偉,也只是有過年薪千萬的傳言。而在私募界,投資者要將盈利部分的20%分給私募管理人,這也是國際上私募基金業績提成的標準。在這種管理費提取機制下,私募基金經理的收入相當可觀。2006年大牛市,公募基金經理的平均收入是50萬~200萬元;而同期私募基金經理的平均收入在200萬至數千萬元之間,收入最高的一位拿到了5000萬元。

  “陽光私募”的另一個特點是操作靈活、監管寬鬆。它沒有公募基金的最低倉位、單只股票投資比例限制,操盤手完全可以精選兩三隻股票,進行空倉或滿倉操作。“陽光私募”也不必每天公佈凈值變化和投資記錄,多數按季度或年度放開申購、贖回,為基金經理減輕了很多壓力。

  “‘大而不強’可能是公募基金最終的宿命,制度設計的缺陷正凸顯弊端,是時候檢討與反思了。”一位基金從業人士語音沉重。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