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基金年結、半年結、季結,即每年的12月、6月、3月、9月底,基金便要向基金投資者提交成績表。醜媳婦為見公婆,總要打扮一下。基金經理要見投資者,也要將其成績表粉飾一番,於是股市便會有與此相關的波動,這就是常説的基金“粉飾櫥窗”效應。
這個“粉飾櫥窗”動作會有多大,先要看這個“櫥窗”有什麼值得粉飾。
基金經理無時無刻都須遵守基金成立的契約,不可以投資在契約不許可的投資項目上。比如,債券基金理論上就不可以投資在石油期貨上,故就算結算期間石油價升,這只基金也是不可以為追求回報而買入石油期貨,若有,就一定不是自己往臉上貼金,而是“自殺”。所以,所謂的“粉飾”是有條件,有局限性的。
除了一些進取型基金,基金經理一般會認為投資者希望看到自己的錢投資在了一些響噹噹的大牌子上。例如,2007年前,投資者的基金多投資于匯豐控股,而不是建設銀行。但到2009年,相信基金投資者會認為不要百分百投資匯豐,與國內基建投資有關的建行也很不錯。6月20日前後建行升得較多,而匯豐受壓,可能就是“粉飾櫥窗”的效應。
基金經理衡量股票是否值得持有,除看盈利前景外,還要看投資風險。在2007年前,投資界一般會認為投資于匯豐的風險較低,故除非建行的盈利前景十分吸引,不然在同一回報水平時,基金經理都會選匯豐舍建行,甚至當匯豐的回報較建行低少許,基金經理或許基於匯豐有較少的投資風險,而寧可在投資組合表上,持有較多匯豐,而不是建行。但2009年時移世易,投資者可能認為投資于匯豐的風險跟投資在建行相當,這時便要看盈利前景了。只要建行的預期市盈率、派息率較匯豐為優,則投資在建行也不壞。這樣一來,建行在今次基金半年結時就受到追捧了。
筆者以建行為例,並不是單指建行,而是以建行來泛指一般中資銀行。這類的“粉飾”,不會年年出現,而是要看大氣候。如今的大氣候是看好中國經濟的復蘇步伐,所以中資股便大受資金的青睞和追捧。
大氣候不常有,小氣候卻常存在。一般基金契約都會規定基金至少要持有相當於基金資産10%的現金,以應付投資者的贖回。投資者通常會在市道轉差時贖回,而不會在市道向好時贖回,所以當市道好時,基金經理或許會持少些現金,而當市道差時,會持多些現金,這也符合投資者的利益,但不符合契約的規定,那麼到了要交成績表時,要達到這個10%現金比率的要求,怎麼辦?如果基金經理之前較看淡後市,未充分投資,持現金多過10%,就不能不急著買進些股票,買進的肯定是較穩定的公用股或大牛股,因為一到結算完畢,便可以順利出貨,再改為多持現金。如果基金經理之前較看好後市,持現金少於10%,到結算時便會將之前上漲較多的股票賣出些,於是大家便見到之前升較多的股票受到拋壓。不過,結算完畢,基金經理又會將股票買回來。
基金經理的“粉飾櫥窗”活動,是很難靠最後衝刺般的買賣使其投資組合跑贏大市,只可以使其投資組合符合當時的市場預期。假如臨時抱佛腳可以投資1天得到3個月的回報,就沒天理了。上天是公平的,1天的工作只能得1天的回報,所以投資者不必對所謂的“粉飾櫥窗“活動太關注,以為可以從中發大財。3、6、9、12月的基金季結只會對股市帶來有限度及頗個別的影響而矣。
況且,現在市場中不單有要公佈業績的投資基金,還有大量無需公佈業績的對衝基金、私募基金,還有眾多實力不薄的大戶和各類機構投資者。如果基金進行“粉飾櫥窗”活動,很可能為躲在暗處的其他投資者提供了機會,進行反向操作,大賺其錢。
也因此,現在很多基金經理已經不做“粉飾櫥窗”了,頂多調整一下投資組合。 (石鏡泉)
相關鏈結: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