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過勞死”困擾中國企業高管

 

CCTV.com  2008年09月08日 14: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綜合  

  “過勞死”困擾中國企業高管

  文/梅凝

  縱觀中國各大企業的高管群體,年僅39歲的同仁堂股份“少壯派”掌門人張生瑜之死並不是孤例,而是一個現象,它反映出中國企業高管們在精神和體力上普遍過勞的狀態。如何在“惜金”的同時“惜身”,成了高管們面臨的主要課題之一。

  營業收入7.79億元,同比增長10.2%,營業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2.4%……這組數字是同仁堂2008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也是張生瑜留給同仁堂的最後一份成績單。

  據同仁堂集團內部人士透露,張生瑜身體一直不是很好,而且平時工作勞累,他于2008年7月22日淩晨突發心臟病猝死,令人扼腕嘆息。

  被寄予厚望的

  “少壯派”掌門人

  作為同仁堂股份上市11年來首次起用的“少壯派”掌門人,張生瑜是同仁堂用人“知識化、年輕化”的標誌。

  張生瑜並不是“空降兵”,他坐上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位子是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上世紀90年代,剛剛大學畢業的張生瑜進入了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經基層鍛鍊後,他當上了集團公司的企業管理處副處長、綜合計劃處副處長。從2003年5月28日至2006年5月25日,在第三屆董事會中,張生瑜出任同仁堂股份的董事會秘書。2007年4月27日,同仁堂股份宣佈,選舉時年38歲的張生瑜擔任董事長。

  2007年年報顯示,張生瑜稅前年薪為89.1萬元,未持有同仁堂股份的任何股份。目前,他還在同仁堂集團內部身兼兩項要職: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副董事長和同仁堂健康藥業副董事長。

  雖然還不滿40歲,但張生瑜在資本市場名聲顯赫。除了前文所提及的多項職務,他還是另兩家上市公司的獨董:2008年4月擔任紫光股份的獨董,2008年6月擔任順鑫農業的獨董,這兩家企業均為在深交所上市的北京本地公司。

  同仁堂股份副董事長、2007年剛從同仁堂集團黨委書記職位退休的田大方語氣沉重地對媒體連稱“可惜”。他説:“我在同仁堂很多年了,張生瑜是我看著成長起來的,也是集團努力培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年輕幹部,他非常聰明,勤奮鑽研資本市場。”

  改革步伐或受影響

  作為中藥老字號的同仁堂,一直是基金的寵兒,如今深諳資本市場的掌門人辭世,對公司影響幾何?7月22日,同仁堂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現階段日常工作由副董事長梅群代為主持,公司各項經營和管理活動一切正常。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對記者説,張生瑜走馬上任後,一改同仁堂此前陳舊的經營風格,頗具創造力地對公司運營、銷售和營銷模式等進行改革。因此,市場也擔心,如果其繼任者不能秉承公司新老接替、創新求變的風格,公司改革步伐可能受阻。

  據同仁堂員工説,張生瑜接任董事長之後即開始進行革新,推動公司的改進發展。2007年第3季度開始,同仁堂組成了新的營銷分公司。新的營銷公司從經營到考核機制都與原銷售隊伍不同,其原有的經銷商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大力發展了有連鎖藥店資源的經銷商或者力爭擁有自己的連鎖藥店;2007年公司更換了約10%的經銷商,渠道更為順暢;同時,公司開始大幅精簡人員,2007年,母公司精簡人員380人,提高了公司管理效率。在業績方面,據該公司2007年年報顯示,2007年,同仁堂實現凈利潤增長34%,每股收益為0.537元;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32億元,同比增長了48.7%。同仁堂股份業績出現了恢復性增長。

  “過勞死”

  成企業高管“大礙”?

  同仁堂證券事務代表李泉琳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這個人對工作比較專業、無可挑剔;人品也沒得説,對員工也很親切,工作上要求嚴格。”同時,李泉琳也肯定了張生瑜的工作壓力:“張生瑜身為上市公司的領導,壓力能不大嗎?再説他外面的事務也很多。”

  縱觀中國各大公司的高管群體,張生瑜之死不是孤例,而是一個現象,它反映出中國高管群在精神和體力上普遍的過勞狀態。一項對中國3539位企業家的調查顯示,90%人表示工作壓力大;76%的高管們認為工作狀態緊張;1/4患有與緊張相關疾病,而上海、北京、廣州三地的企業高管是CFS(慢性疲勞綜合徵)罹患率最高的。

  “過勞死”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節奏加快的一個無法回避的現象,以勞動節奏快著稱的日本,2006年約330名日本人因工作過於勞累身患重病或者死亡,這個數字較2004年增加了12.2%,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有超過半數的人是死於中風或心臟病發作。

  再回過頭來看看近年來中國企業高管們的現狀。1999年5月4日,“中國火腿腸大王”春都集團董事長高鳳來,在實現了春都A股上市交易並從股市募集走4個億的現金後,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2001年7月31日,率先掀起國內啤酒並購狂潮的啤酒業鐵腕人物“拼命三郎”青島啤酒集團老總彭作義逝世;2004年4月8日晚,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連日超負荷的工作猝死;2004年11月,38歲的浙江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患腸癌逝世……

  上述這些企業高管離去的背後都有“過勞死”的身影。浙江001電子集團董事長項青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王均瑤的死正是因為太勞累了。這也是他們這一代企業家的命運,大家都是白手起家,每天工作18個小時左右。而2004年4月,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因病暫時休假,同年7月重返工作崗位後,經常加班加點拼命工作,甚至打著點滴也不例外,終於導致了38歲的他猝死的慘劇。

  高管們“惜金”更應“惜身”

  在中國的職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年輕時用命搏錢,年老後用錢養命。雖然此話未免有失偏頗,卻無不鮮明地向人們傳遞和暗示著這樣一個信息:年輕時,大多數人為了成功,甚至僅僅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做“拼命三郎”,賣力工作,希望能賺更多錢,以保日後衣食無憂。於是,不少人對自身的身體健康不甚重視,甚至忽略身體中的潛在疾病;也有不少人雖然看重自身的健康問題,但工作繁忙無暇顧及。直到有一天,這種潛在的疾病發展成重大疾病,甚至威脅到生命時,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對於目前越來越年輕化、高知化的中國企業高管們來説,自身的身體健康問題應足以引起他們的重視。他們不僅要養成健康有規律的作息習慣,更應該改變“惟財是命”的價值觀,從“惜金”轉變為“惜身”,因為財富是人創造的。用一句通俗的比喻為:一個健康人的站立就像是一個立著的“1”字,而他創造的財富是“1”字後面的無數個“0”,一旦前面這個“1”倒了,那麼後面所有的一切都將歸“0”。“其生也柔弱”,潛在的疾病殺手,隨時會上門與人們“撕殺”,而這種撕殺也許是人的肉眼中看不見的,卻足以“致命”。因此,對於中國企業的高管們來説,都應該有“惜身”的觀念。而這種“潔身自愛”的觀念培養,則需要從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英年早逝之高管

  2004年4月 54歲的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猝死

  2004年11月 38歲的浙江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患腸癌逝世

  2005年9月 38歲的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猝死

  2006年1月 37歲的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患急性腦血栓逝世

  2007年12月 40歲的百度CFO王湛生意外辭世

  2008年6月17日 52歲的*ST北生公司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何玉良因病突然去世

  2008年7月22日 39歲的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生瑜患心臟病逝世

  2008年8月4日 45歲力諾太陽公司董事長楊丙洲因身體原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搶 眼 新 聞

最年輕的15位億萬富翁

潘石屹漲價不悔不怕摔

成龍做教授 4千萬北京購豪宅

馬雲又有新動作

中秋將至 郭德綱開賣月餅

股市近日或將産生極端低點

汶川 8451億不足承受全部的痛

月餅提前降價 手工製作最受歡迎

開發商忽悠層出不窮 買房者仍是"弱勢群體"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