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證券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如何克服羊群行為

 

CCTV.com  2008年09月04日 09: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市價格的過度波動,而從行為金融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一非理性行為主要源於基金經理在投資時相關的認知和情緒上的弱點以及制度缺陷為其認知和情緒弱點提供了發揮空間。本文為此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促進中國基金業及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

  我國基金業近幾年來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基金産品種類不斷豐富,基民數量不斷增長。基金對於穩定市場,拓寬中小投資者投資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在基金行業一片繁榮背後存在一定的隱憂。這主要體現在基金投資存在“羊群行為”,即不同基金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倣現象,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這種行為導致了個股的暴漲暴跌,也引起了大盤的巨幅波動。基金投資者需要決定選擇哪些投資風格的基金,在不同的投資風格中如何配置,在每個投資風格中具體選擇哪個基金。這樣投資者可以分散風險,構建具有合意的風險-收益特徵的資産組合。如果不同的基金都投資到相同的股票,那麼無論投資者如何選擇都會導致投資品集中,與投資者的初衷就會背道而馳。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必須要對基金投資的“羊群行為”防患于未然,防止其破壞作用的發生。

  基金羊群行為現象和影響

  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的存在性和表現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實證檢驗和分析,並得出較為一致的結論,即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顯著的羊群行為。

  雖然這幾年我國的基金規模迅速增大,但是,基金經理在選擇股票時,仍然高度集中于數目較少的股票,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突破400隻,2003-2007年平均關注的股票為240隻,受重點關注的股票(10隻以上基金持有)平均僅為40隻。在10隻以上基金持有的股票數目佔進入基金投資組合中上市公司數目的比例中(C/B),2003年到2007年比例幾乎沒有變化,尤其是在2006和2007年火熱的行情中,這個比例還有縮小的趨勢。這種“扎堆”行為就是典型的“羊群效應”。

  羊群行為具有的學習與模倣特徵使眾多基金經理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趨同性,削弱了市場基本面因素對未來價格走勢的作用。當許多基金在同一時間買賣相同的股票時,對該股票的超額需求曲線將會向下傾斜,從而導致單個股票的價格大幅波動,破壞了市場的穩定運行。

  2007年底的數據顯示,有100隻以上的基金持有萬科A、浦發銀行、中信證券,有高達208隻基金持有招商銀行。再看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年底股票分別是年初股價的1.86倍、2.46倍、3.22倍和2.48倍。這些權重股的暴漲,怎麼能不帶動大盤指數暴漲呢?而反過來,大盤指數也隨之暴跌。

  行為金融對羊群行為形成的解釋

  行為金融學通過對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心理偏差的系統分析來描述羊群行為。當證券市場面臨著眾多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時,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其心理因素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著微妙的改變,人類固有的行為模式會不知不覺地主宰著投資者的行為。每一個投資者開始總是試圖進行理性投資,並希望規避風險。但是,當他發現由於自己能力有限而無法把握投資行為的可靠性時,便會向政策的制定者、媒體、專家或自己的感覺、經驗等尋求心理依託,投資行為的前景愈不明朗,這種心理依託感就會愈強烈,人類特有的認知偏差的弱點就會顯現。

  在我國,社保基金一直被視為和政策的制定者最靠近的投資機構,導致了廣大的投資者包括基金都將社保基金的動向作為風向標。最近社保基金披露新開權益類投資賬戶24個,這就被解讀為政策趨暖或者方向生變的信號,於是在最近的大跌中,基金連續呈現凈買入狀態。這個“不允許虧錢”的社保基金,在我國資本市場的領頭羊效應也許還要持續很久。

  行為金融的研究表明,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常常會表現出以下一些心理特點:

  一,過分自信。投資者總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斷,這常常導致人們低估證券的實際風險,進行過度交易。二,重視當前和熟悉的事物。人們總是對近期發生的事件和最新的經驗以及熟悉的東西更為重視,從而導致人們在決策和做出判斷的時候過分看重近期事件和熟悉事物的影響。三,回避損失和“心理”會計。對於收益和損失,投資者更重視損失帶來的不利影響,而這將造成投資者在決策時候主要按照心理上的“盈虧”而不是實際的得失採取行動。例如過快賣出有浮動盈利的股票,保留有浮動虧損的股票。四,避免“後悔”心理。投資失誤會使得投資者産生後悔心理,對未來可能的後悔將會影響到投資者目前的決策。因此,投資者存在減少後悔的傾向。這會導致追漲殺跌等從眾行為。五,相互影響。社會性的壓力使得人們的行為趨於一致。

  正因為這些心理的存在,證券價格變動不同於現代金融理論和有效市場理論的推斷。金融投資過程可以看成一個動態的心理均衡過程,包括對市場的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認知過程往往會産生系統性的認知偏差,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可能會導致系統性的或非系統性的情緒偏差,意志過程則可能受到認知偏差的影響,有可能受到情緒偏差的影響。這些偏差由於金融市場可能存在的群體偏差或羊群效應而導致投資或投資組合中的決策偏差。投資決策偏差就會使資産價格偏離其內在的價值,導致資産定價的偏差。而資産定價偏差往往會産生一種錨定效應或框定效應,反過來影響投資者對資産價值的判斷,進一步産生認知偏差和情緒偏差,這就形成一種反饋機制。在這個“反饋環”中,初始羊群效應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強化羊群效應使得偏差得以擴散和放大。

  這就是“狂熱,進一步狂熱;悲觀,進一步悲觀”的根源。我們從市盈率來看,當市場處於狂熱階段時,羊群效應的擴大無視市盈率的快速提高,也就是對市場風險的漠視;而當市場處於悲觀階段時,卻強化了市場風險。即使面對著去年5?30的暴跌,投資者也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所謂的專家、輿論等萬點目標的蠱惑下,在高高的市盈率面前,市場依然漲勢如虹。進入今年以來,滬綜指連破幾個千點大關,此時的市盈率和彼時的市盈率又能相差多少呢?然而目前依然哀鴻遍野,市場信心幾乎喪失殆盡。

 

搶 眼 新 聞

中國驕傲袁隆平再創大突破

牛市已去 熊市尚早

葉玉卿:從艷星到億萬富婆

大摩、黑金掘金中國樓市

樓市論:潘石屹PK易憲容

福布斯十大豪門女

真正的富翁都摳門

萬人購房團純屬虛張聲勢?

誰來引爆上升行情?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