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30日 11:00 來源: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對於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每逢週年,喜歡進行回顧與紀念。這種紀念,色調多半也是暖色的。但在資本市場上,當我們回顧股改兩週年之時,卻是有喜有憂。
喜的是,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取得成功,制度變革釋放出的積極意義,可謂善莫大焉;憂的是,後股改時代的資本市場,依然面臨著重重挑戰。
2005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佈《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改大幕拉開。兩年之後,這一體制性的變革已然接近尾聲:截至4月20日,滬深兩市已完成或者進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290家,佔應股改上市公司的96%,對應市值佔比98%。
但就在這樣一個時候,一貫極少對股市發表看法的國家統計局,其網站上推出述評文章,稱目前的股市與“健康的市場”之間還有不小的距離;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則直接提出了“股市風險論”,指出“越是在廣大投資者高興的時候,越要對市場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
這些聲音絕非偶然,值得傾聽。股改的積極意義顯然已無需再復述,不過市場中存在的諸多重大問題,並不會因為這一基礎的制度性變革迎刃而解,股市諸多項制度建設亟待完善,資本市場走向更為健康尚任重而道遠。
隨著股改的成功,以及一個令許多股民狂熱的牛市的到來,也使得一些痼疾進一步顯現出來。比如,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善這一頑疾,股改的完成意味著大股東利益與二級市場股價走勢更加直接相關。大股東完全可以借助率先獲悉的利好消息在二級市場獲得暴利,因此股改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備程度會遭遇更大的挑戰。
不僅信息披露一項,來自統計局網站的上述文章就明確指出了其他方面的弊病,諸如短期炒作之風盛行、違規坐莊行為有恃無恐、基金利益輸送問題暴露等。這些後股改時代所暴露出的問題,對於普通股民來説絕非是遙不可及,而是意味著一個個現實而鮮活的個案:杭蕭鋼構、三普藥業、上投摩根……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的暴漲暴跌、利益機構的暗箱操作直接加大了市場風險,侵害了普通投資者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管理層目前已在集體警示市場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有關部門要對市場走勢進行人為干預,其用意是要讓“牛市”行情走得更加踏實和健康。一個更為健康的市場,是管理層所樂見的,也是各類投資者的共同利益所在。
為了實現這一共同目標,我們認為,“警示”固然有其積極意義,然而必須意識到,普通股民其實只是既有制度體系和市場環境的被動接受者,需要激勵才能成為積極的能動力量。面對“警示”,普通投資者或可以選擇“用腳投票”,也就是以“離場”的方式來遠離“風險”。但顯然,這樣的選擇並不符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與資本市場壯大的客觀需要。
根據我們最新了解到的消息,中國證監會已建立多層次的聯動機制,對證券市場陸續出現的散佈不實信息或利用內幕信息配合操縱股價的不法行為,做到快速反應、及時立案,依法查處。這固然是必要的制度完善,不過海外不少市場的經驗證明,無論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管理層,還是基金公司的“老鼠倉”,眾多所謂的“內部人”先天具備了信息優勢,而單純依靠管理部門有限的監管力量很難做到全面監管,往往是挂一漏萬,而這反倒刺激了“內部人”的投機心態。
因此,管理層除了要加大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有效的市場監控能力和效果,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平衡中小投資者與“內部人”之間的市場地位。比如,針對涉嫌違規交易,法律即可要求涉嫌違規者承擔自我舉證的責任,也就是投資方必須舉證自己為何會在這麼準確的時機購買股票而又不是內幕交易,上市公司必須證明自己信息披露不存在問題,否則就將被懲處。如此,“舉證責任在辯方”足以使操縱者膽寒。
此外,經濟激勵對於激勵全民打擊違規交易也很重要,美國監管部門就允許和鼓勵知情人、律師、新聞媒體等向其“報料”。舉報消息一旦查實,舉報人將可獲得高達案值10%的獎金,而涉案者則可能面臨重罰。這一獎勵舉措帶給舉報者最大的獎勵曾達到1000萬美元。在獎勵制度的刺激之下,社會公共的力量都被動員起來加入監管,從而從源頭上遏制了各種違規交易行為的氾濫,使“老鼠倉”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人人要打。
面對證券市場的制度問題,與其單純的提醒投資者要予以“警示”,在現實效果上,遠不如採取措施鼓勵投資者成為制約問題的積極力量。
第一財經日報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