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紹峰
10月11日出爐的“2006胡潤百富榜”向我們描繪了當前中國財富的分佈。在前十位的富豪中,有6位旗下企業主營業務為房地産。房地産業是“造富機器”和“貧富分化加速器”嗎?大富豪們何以能在房地産上賺得如此盆滿缽肥?其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高聳”的房價早已講述了一切。
問題是“高聳”的房價是怎麼“壘”成的?為什麼房地産業會成為“暴利場”?當少數人在極短時間裏聚斂到了鉅額財富時,又是誰的財富遭到了“掠奪”?
日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天津調研時的一番話給了上述問題一點提示。他説,“商業銀行必須杜絕假按揭問題,必須對億元以上大額按揭貸款做一次技術性調查,認真研究貸款人有關資料,通過電話和身份證等方式核實其真實性”。劉明康提及的“假按揭”,特別是“億元以上大額按揭貸款”,正是房地産商自己或操縱別人騙取、“掠奪”銀行貸款,推高房地産價格,膨脹自己腰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國特色”的按揭貸款如此容易取得,以致于一個開發商的按揭需求可以得到許多銀行的爭搶。在銀行都把房地産按揭貸款作為優質資産進行拼搶時,不設防的銀行房貸,事實上誘惑並膨脹了開發商“掠奪”的野心和胃口,一個手中只有500萬資金的開發商,完全有膽量去操作幾個億的房地産項目。他可以先提高房子售價,然後把開發中的房子按其售價標準抵押,從一家銀行貸款2000萬,再用這2000萬中的1000萬開發售價更高的房子,並找另一家銀行抵押貸款4000萬。如此滾雪球般在各行間反復“假按揭”,不僅推高了房價,還讓開發商擁有了一堆令人羨慕的“優質資産”──房子。
在銀行遭受房地産開發商“掠奪”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購房者也在以“房奴”的方式間接接受開發商的“掠奪”。他們是高房價的最終埋單人,他們節衣縮食地向房地産開發商輸送財富,代價是自己生活水平的下降和福利的減損。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編: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