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葉檀:後危機時代市場看重什麼

 

CCTV.com  2009年06月18日 10: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宏觀經濟迎來微妙的變化,我們步入了後危機時代。

  後危機時代,如何防通脹成為重要議題。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明確表示,他的經濟團隊仍在專注于危機管理,不過明確了一個相當大的任務,即準備抗擊通貨膨脹的捲土重來。而法國財長拉加德持反對意見,其前一天對記者表示,各國應該謹慎從事,不要過早制定退出戰略。美國成為和事佬,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如果今天我們明確了在風暴徹底過去後,將如何回到財政的可持續性,經濟和金融復蘇將會更強勁、更可持續。但蓋特納重申,奧巴馬政府尋求從2011年開始將赤字降到可持續的水平。

  歧義中有兩個共識:一是金融危機過去後各國將謀求削減赤字;二是誰也不知道危機是否已經過去。

  中國同樣秉持共識。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經濟數據略有好轉,但誰也不知道由貨幣流動性與政府投資支撐的經濟復蘇可以走多遠。為了保險起見,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輕易走下舞臺。

  6月17日,有媒體報道稱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金藥業)和浙江萬馬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馬電纜)于當日下午獲得批文,將於下周開始招股。之後,同樣有媒體報道稱,證監會回應,截至下午16點30分,該會尚未向任何一家過會企業下發IPO發行批文。

  上述消息可以讓搏擊股市者松一口氣,要知道前兩天美元的堅挺、“金磚四國”減持美債的消息與新股IPO讓市場失去了方向感,大盤股支撐大盤的特色牛市無奈再度上演,在大盤股受到支撐與政策、新股發行利好的雙重作用下,滬綜指衝擊2800點成功,我們聞到了牛糞的味道。

  外圍資本市場下挫,A股市場逆勢而行,金融危機以來,特立獨行率先復蘇是A股市場的標誌。這次上漲主要的帶動力量是地産板塊,機構投資者如癡如醉盯住地産業,市場在提前消費地産板板的利好消息:一,如果資産型通脹預期成立,金融與地産是最受益的板塊;二,在政府投資力量減弱後,惟一有能力接過投資接力棒的就是房地産投資,不要奢望被産能過剩困擾的製造企業能夠當此大任;三,寬鬆的信貸、稅費的優惠使房地産市場處於泡沫擴張前期,還有大量紅利可以獲取。房地産市場與房地産板塊的聯袂上揚,顯示通脹預期、寬鬆信貸、投資紅利主要流向哪。資本市場與貨幣流向的關係,不言而喻。

  只要資金繼續保持寬鬆,只要産能繼續過剩,房地産市場與股市就能獲得追捧。關鍵問題不是發不發新股,而是所有的投資者眼睛盯著央行的錢袋子,而央行的眼睛則盯著企業與居民節節高漲的存款。

  筆者在多個場合説過,市場會反彈,但筆者不支持這樣的反彈,脆弱的反彈會讓我們在未來兩三年付出代價。

  經濟復蘇有兩條路徑:一條是快速復蘇,將結構性矛盾後移;一條是緩慢復蘇,但在復蘇過程中,解決結構性難題,為中國經濟的二次騰飛作好充分的準備。

  有哪些結構性問題需要解決?在筆者眼中不是什麼新股什麼時候發行,而是基礎性制度何時改革。比如,中國的增值稅雖然進行了重大調整,但生産型稅收向消費型稅收的轉變遲遲沒有突破,這給了地方政府和企業錯誤的激勵,他們爭取企業總部落戶、爭取土地賣出高價,而對中小企業對企業分部棄若敝屣,因為這些企業無法給他們帶來GDP與財政收入。比如,中國製造業産能過剩需要並購重組,但在政府的行業規劃中卻讓人聞到大企業壟斷市場的不良氣息;又如,中國以外匯儲備之多、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雄心,可以在人才價格低迷時吸引全球管理、金融人才為我所用,但中國大型壟斷企業缺乏職業經理人制度決定了,即便引入人才也無用武之地,這些企業只會在遭遇資金困境後引入財務或者戰略投資者,把自己的壟斷資源廉價地賣上兩三次。

  有人將看空者罵作賣國賊、食洋不化者,以為惟有自己看清楚了世界大勢的金融大師。拜託,現在這個時代,除了余秋雨以外,誰也不好意思腆著臉承認自己是大師。

  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有兩樣東西不會變:實體經濟取決於效率,資本市場最終取決於實體經濟。因為得不到實體經濟與效率提升的確鑿證據,後危機的動蕩時代,所有人都在看短期收益。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