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葉檀:中小企業信貸額 誰的數據更準確

 

CCTV.com  2009年06月09日 10: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中小企業貸款量正在以火箭速度躥升,6月6日央視經濟頻道舉辦的“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大型國際論壇上,銀監會與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數據讓人大吃一驚。

  各界質疑中小企業貸款難,主要商業銀行對此做出的回應是數據反駁。工行行長楊凱生透露,今年1到5月份,工行在整個信貸發放中,61%的貸款投向了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貸款增長了3254億。截至5月底,中小企業貸款在總貸款中佔比49%,貸款餘額達到22200億人民幣。農行行長張雲表示,到5月底,今年農行的中小企業貸款增加2400多億,佔全行貸款增加將近50%,比年初決定的增長計劃超過兩倍多。農行目前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總額達到15000多億。中行行長李禮輝則表示,今年1到5月份,中行的中小企業貸款增長了44%,中小企業客戶增長了22%。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稱,到今年第一季度,對中小企業貸款無論是增量,還是存量,都佔到貸款總額的53%,對小企業貸款增長11%,對個體工商戶貸款增長17%,大大高於對大型企業和全國貸款的增速。

  如果中小企業貸款佔比高達53%,所有指責目前金融體系忽視中小企業的人就是在無理取鬧。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嗎?

  讓我們看看銀行系統之外的官員的數據,以及央行公佈的數據。在同一個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今年頭3個月,全國信貸規模總量增加了4.8萬億,其中中小企業貸款增加額度只佔不到5%。李毅中認為,“這樣的數字説明中小企業貸款增長沒有達到同步增長,中小企業資金非常困難,目前融資難、貸款難已經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而央行公佈的今年1到4月份全國新增貸款5.17萬億元,其中主要投向中小企業的短期貸款是1.24萬億元,即使所有短期貸款都投放給中小企業,佔比也不足1/4。中小企業協會從自己的調查出發,認為中小企業貸款難沒有因為信貸大增而緩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根據調研結果表示,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比重大概在10%左右。

  如果不是商業銀行的統計有誤,就是央行的數據有誤。

  我們從最善意的角度出發,是雙方的統計口徑出現了偏差。國家統計局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早已陳舊不堪,根據2003年國家經貿委、計委、財政部和統計局聯合發佈了 《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工業領域中的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億元以下;或資産總額為4億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産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根據2006年的標準,工業領域內中小型企業標準為: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億元人民幣以下;或資産總額為4億元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及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及以上,資産總額4000萬元及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如果銀行就高不就低,尋找資産總額4億元的企業進行貸款,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確實會被掩蓋。按照張承惠的調研,如果按照銀監會小企業的標準,融資貸款比重大約在5%。

  看看這樣的調研數據,誰能説中小企業貸款難已經解決了呢?那些報出中小企業貸款數據的商業銀行,他們能夠公開自己的中小企業標準,能夠分別公示中型企業與小型企業分別的貸款數據,與對大型國企與基建項目的數據進行比較嗎?

  在中小企業貸款“大放衛星”並不能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更嚴重的是,如此這樣還掩蓋了另一個極其嚴重的、大型商業銀行服務與中小企業不匹配的問題。有關人士不認可大型商業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怠慢,表示大銀行和小銀行一樣,都可以做好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並且具有網點多、具備人力資源與技術優勢。按照這個邏輯,中國中小企業貸款難從始至終都不應該成為什麼問題,但現實是,中小企業貸款難自始至終都是嚴重的問題。

  各商業銀行站在市場佔有率的角度,為自己的服務不週辯解情有可原,但是,有關方面應該真正從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出發,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提出建設性意見。

  相關鏈結:

責編:谷立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