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代表委員就大學生就業建議:為實習立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9日 14:42 來源:

   《新聞晚報》消息:“一邊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邊卻是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這一“就業鴻溝”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市人大代表、上海亞龍投資集團董事長張文榮與市政協委員、團市委學校部部長金梅對近2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缺乏正規科學的就業技能與意識培養”和“社會上沒有正規的實習機構和監督制度”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最為突出。

    調查: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四大表現

    在對1950名大學生的調查中,調查者性別比例分別為男性佔53%,女性佔47%。學歷為大學本科的比例高達77%,專科及研究生的比例各為19%和4%。目前有60%的調查對象沒有找到工作;16%的調查對象不想馬上就業;11%的調查對象已有意向,但還沒簽約;7%的調查對象未畢業;已簽約和打算自主創業的調查對象各佔到了3%。

    1 缺少專業技能

    有一位外語系大學生暑期到一家翻譯公司應聘兼職翻譯,可一份常規的英語産品説明書就讓他看得一頭霧水,翻譯時不但發音不準,連意思都表達得不確切。

    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在“你覺得求職就業過程中,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一項中,54%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相關技能”。而在大學生所欠缺的就業素質中,“專業相關技能”僅次於“人際溝通和表達能力”排在了第二位。

    2 一面試就心慌

    某大學平面設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劉玲玲至今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她羞澀地説:“我每次面試都感覺緊張、害怕。”劉玲玲覺得是因為自己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不能很好地表現自己的長處。

    一項“你覺得自己在走向工作崗位時,最欠缺的就業素質是什麼”的調查中,50%的學生回答為人際溝通和表達能力。

    3 月薪預期過高

    調查中在擇業的期望月收入一項中,有4%的就業學生選擇了1500元以下,38%的就業學生選擇1500元-3000元,42%的就業學生選擇3000元-5000元,選擇5000元以上月薪的學生佔到14%。

    此外在薪酬問題上,還沒有畢業的大學生對於將來薪水漲幅的期待也過高,這種認同偏差有時候往往會造成跳槽現象的增多,也是大學生的就業出現不確定性的重要原因。

    4 素質仍是軟肋

    某國有大型企業進口部經理單繼斌認為,很多獨生子女的社交能力、責任心還有很多學生的書寫表達能力都比較差,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

     分析:五大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

    技能培訓不到位

    調查顯示,有73%的大學生認為專業技能培訓重要,但他們對於學校提供的專業技能培訓的評價卻有64%的大學生覺得一般,23%不滿意。

    實習猶如“走過潮

    學生樂意實習,但實習效果不佳。每次實習結束,學生都需用人單位寫一份實習鑒定,用人單位一般不會為難,實習鑒定寫得都不錯。在尋找實習單位的過程中,有36%的調查對象表示非常難找。

  創業缺多方支持

    調查顯示,身邊有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僅為21%,排名前三的困難因素為:缺乏啟動、發展資金;缺乏市場經驗及指導;市場不成熟,競爭不規範。

    職業規劃被忽視

    當前一些高校的職業規劃課程過分強調實用性和時效性,缺乏對指導目標的深層思考,從而造成短視心理和行為,偏離了教育的核心。

    現實社會少了解

    在調查的大學生群體中,39%的調查對象表示想去事業單位,各有27%和25%的調查對象希望去外企和國有單位,僅有9%的調查對象願意去民營、私營及個體企業,可恰恰這些卻是現今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

    建議:對大學生實習制度立法

    ■調整學科專業設置,高等教育保證專業技能的有效供給。

    學科專業設置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靈活地開設一些新的專業以供學生選擇;增強專業技能培訓課程;加強以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的綜合素質培養。

    ■立法規範大學生就業市場

    建議出臺立法讓實習制度“名正言順”。擬出臺關於實習制度的相關立法,建議其可包括的主要內容為:通過稅收減免政策鼓勵企業接納大學生實習,建立長期穩固的社會實習基地,避免大學生實習短期行為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逐漸制訂並完善大學生實習期間人身及相關權益保護制度,如建立用人單位的誠信制度,保護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合法權益;補充完善《勞動法》,規範大學生實習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相關勞動糾紛的問題。

    ■鼓勵大學生創業走新路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不僅是其實現就業的重要途徑,而且還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一種外化形式。需要完善創業市場建設,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政府部門積極回應

    ■市教委:構建更廣泛和有效的就業網絡

    推動高校與行業、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合作共建創業、實習基地,組織大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就業能力,增加就業機會。

    ■上海市人事局:推動大學生進社區服務

    上海市人事局人才開發處處長丁振文介紹,今年上海市人事局將規範推行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的建設,首批將有五家大集團成為見習基地。同時,今年將推動大學生進入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等行業工作,並推動大學生進入社區管理、社區服務。

    ■上海市勞動局:鼓勵“訂單式就業”

    據上海市勞動保障局職業技能開發處介紹,今年上海市將增加青年職業見習機會列為實事項目。大四畢業生只需在12333網上投遞簡歷,參與見習崗位招聘即可。針對大一至大三學生,則醞釀出臺“校企合作培養計劃”,鼓勵“訂單式就業”。即企業急需哪些人才,高校便重點進行學科培養。

    ■上海市科技創業基金會:拓展創業服務範圍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業,上海于2005年8月正式成立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成立,據該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市科技創業基金會今後將拓展創業參與範圍,同時將參與對象從應屆畢業生向畢業1年-2年的大學生延伸,為他們提供創業機會。

責編:劉洪濤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