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10:42 來源:揚子晚報
井岡山是革命的聖地,是軍隊誕生的搖籃。昨天在紀念建軍80週年的光榮日裏,一群特殊的人在井岡山烈士陵園莊嚴地種下了三棵樹,他們是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井岡山》的主創人員。飾演毛澤東的王霙,飾演朱德的王伍福,飾演賀子珍的潘雨辰,導演金韜,以及總編劇——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藝術指導、國家一級編劇邵鈞林前晚還被井岡山當地政府授予了“井岡山榮譽市民”。
老鄉敲鑼打鼓歡迎劇組
題材宏大,製作精緻的《井岡山》自從播出後,被有關專家稱為“又一部史詩性作品”。昨天和前天,《井岡山》的主創人員再上井岡山回訪那裏的鄉親,邵鈞林在電話中對記者滿心感懷:“鄉親們來了上萬人,敲鑼打鼓,鞭炮齊鳴,送花生紅雞蛋,老鄉們用當地的風俗像歡迎當年毛主席上井岡山那樣對我們,把演員都當成了真實的毛委員。”
劇組能夠得到鄉親們這樣的厚愛,是因為《井岡山》7月31日在當地電視臺已經率先播完了,並激起了巨大的反響與好評。在前晚的觀眾見面會上,5個井岡山黨史專家對劇組説:“《井岡山》大氣磅薄,既忠於史實,又不拘泥于史實。突破了反映這段歷史的禁區,完整而全面地反映了井岡山鬥爭的歷史。”這些評語是很多觀眾的共同想法,《井岡山》裏首次描述了“八月失敗”、“誤殺王佐、袁文才”等事件,還藝術地描寫了以前不敢寫也不好寫的毛澤東與朱德各自的戀情。觀眾們説:“反映《井岡山》的影視劇有10多部,但這部是最好的,既有思想深度,也有生活的開闊度,好看、有戲。”
創作時常夢見毛澤東
邵鈞林寫過很多著名的劇本,但是他卻非常鍾愛《井岡山》,他説:“我覺得這一部是我自己寫得最好的。我們用井岡山精神寫井岡山、拍井岡山。”邵鈞林剛接手創作此劇的任務時,除卻采風研究外,只有三個月的時間給他,“動筆時我一直在北京,三個月除了去毛主席紀念堂,什麼地方都未去。”原來,創作思路受阻時,邵鈞林便去紀念堂找靈感,“去的時候,一般都是淩晨二三點,我在那裏轉上兩圈,抽根煙,回來後就寫出來了。”有意思的是,邵鈞林卻一次也沒有選擇進入紀念堂裏瞻仰毛澤東的遺體,他説:“毛主席在我的心裏是活生生的、生動的,但是在那裏他卻是躺著的。”
那段時間裏,邵鈞林每天工作18個小時,晚上睡覺時,他還常常夢見毛澤東,他與他談話,他向他請教當年的事,“我以前從未夢見劇中人,這次寫真實人物,入戲太深了。”3個月過去了,36集的創作劇本圓滿完成,居然一次性通過。了解邵鈞林的前線文工團同事看完劇本後,對他説:“這是你的生命之作。”邵鈞林也不由地感慨:“它確實是我用心泡出來的。”
開機時大雨戛然而止
這部戲有個特點是,每一場戲,人物、時間、地點,甚至氣候都還原歷史。邵鈞林説:“在當年的房子和樹下拍攝,感覺非常不同。大家都是懷著對井岡山革命先輩的深厚感情來參與。”拍攝過程中,老鄉們經常為劇組送來山茶、紅薯。此外,有些“奇跡”也不斷地出現在拍攝過程中。據邵鈞林説,06年10月17日劇組試開機,井岡山當時大雨傾盆,當他宣佈《井岡山》開機,鳴槍79發時,雨水戛然而止,天空很快萬里無雲。10月28日正式開機時,陰雨綿綿,可是鳴槍之後,天空居然再一次雲開日出。還有一次,劇組拍攝朱毛會師這場重頭戲,當年的時間是5月份,但是劇組卻要在陰天的冬日拍攝,大家盼了很久也沒有盼到太陽,就在拍攝朱德與毛澤東握手時,天上陰雲突然開了扇窗,陽光瀉了下來。
事實上,真正的奇跡是歷史。井岡山這一階段是我軍的初創時期,而秋收起義的紅軍最少時只剩900人,這900人與更強的軍事力量抗爭,最後還取得生存和勝利。該劇揭示了我軍變得堅強的原因和過程。紅軍的勝利是軍事和政治的奇跡,奇跡的背後有著必然的原因——共産黨和紅軍選擇了人民,人民選擇了黨和紅軍。這種軍民血濃于水的親情場面也出現在了這兩天井岡山《井岡山》慶祝會上,千言萬語讓邵鈞林激動地總結為一句話,“我們現在是井岡山人了。” 張漪
責編:張淩微